普洱日报讯(记者 王福蓉) 1月10日,阿佤山,山峦青翠,碧空万里。 普洱日报社干部职工来到挂钩扶贫的西盟佤族自治县中课镇窝笼村“走亲戚”,了解贫困群众的近期生活状况,并向他们拜早年,送上新春的美好祝福和良好祝愿。 村民们看到“亲戚”到来十分高兴,大家笑容满面互相恭祝节日愉快。谈起现在的生活,窝笼村二组的老党员岩挂大爹说:“过去日子是艰苦的,现在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2019年,岩挂大爹的儿子远赴北京、湖南、四川务工,“走出去”带来的是“富起来”,务工收入加上家里种植玉米、橡胶的收入,人均收入达12000元,通过勤劳努力走上了致富路。 聊起生产生活的变化,窝笼村老书记、73岁的岩端大爹最有发言权,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过去的生活谈起来就想淌眼泪,有了党我们才过上了好日子。我们佤族人以前的日子很穷,我父亲虽然是民族头人,但是也很穷,家里吃的是杂粮,肚子饿了就上山找,挖野菜,如果找不到就没有吃的,也没有衣服穿。现在,我们听党的话,生活就越来越好了。民族团结好,脱贫攻坚好啊!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我们各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每个民族都过上了好日子。” 岩端大爹一边喝着水酒,一边介绍村里的变化,“特别是现在,这么好的日子过去哪能想到?当初我们的同胞第一次看见亮堂堂的灯泡,搞不懂为什么会发亮,还好奇地把灯泡割下来带回寨子里,挂上才发现不会亮。现在,看看每一个村民小组,路是平整的水泥路,水是通到家的自来水,亮堂堂的灯照着屋子。挂钩扶贫干部也时刻关心着我们,给大家解决了很多困难,帮助我们树立信心,找致富办法,努力过上富日子、好日子。” “是党带给我们佤族人好日子,我们永远感谢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岩端大爹坚定地说。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