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云资讯 >> 正文




有钱花


来源:普洱日报 臧灵 刘绍容 时间:2020/01/21/ 10:08 点击:

 

“三农”的中心,是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2019年,普洱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经济强”的同时,不断致力实现“百姓富”的目标,用绿色发展理念鞭策绿色产业持续升级,让绿水青山长出金山银山。同时,积极探索农民工权益保障新路子,全力保证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让大家温暖返乡幸福过年。

促进百姓富只有新起点,没有终点。民生与民心紧密相连。 一系列“保钱袋子”措施的背后 ,浸透着真情、温暖,还有乡音。

 

勤致富的见证

故事人物:墨江县景星镇新华村洒次村民小组 韩琼芳

收入来源:种植茶叶 入股分红

感言:希望合作社能越做越大,带动村民们增收致富,让日子更红火。

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通讯员 李进 文/图)“除了种植茶叶的收入,我还是合作社的股东,每年都能参与分红,今年我领到了6万元分红款,要过个红火年啦。”领到分红款时,茶农韩琼芳笑开了颜。1月14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镇新华村洒次村民小组活动广场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茶农开心地排队领分红款。

“入股到合作社,每年都有额外的收入,何乐而不为!”2014年,洒次凤凰窝茶叶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向茶农发出入股邀请,韩琼芳家当即决定入股。韩琼芳告诉记者:“新华村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凤凰窝’香味独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家里希望入股合作社实现增收。”

“凤凰窝”是墨江茶叶的一块金字招牌,凤凰窝古茶园权属归新华村洒次村民小组集体所有,有古茶园面积66亩,茶树20196株,年产茶叶600公斤左右。为带动更多的茶农增收,近年来,洒次凤凰窝茶叶合作社按照双赢共荣的原则,对古茶园进行统一采摘、统一加工、统一经营。合作社还按小组49户人家将股份分成49股,每家一股,让茶农都成为股东。合作社副理事长段福告诉记者:“2019年合作社实现产值1500余万元。除分红外,茶农还可以到茶园打工。”

“随着知名度提高,现在‘凤凰窝’不愁卖,而且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抱着分红款,韩琼芳希望合作社能越做越大,带动村民们增收致富,让日子更红火。

 

故事人物:江城县嘉禾乡江西村酒房村民小组 李君海夫妇

收入来源:茶叶加工 养殖生态鸡 种植灯笼果

感言:只要能吃苦、勤快,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朱榆倩 谢诗怡 李文华 杨智淋 文/图)“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嘉禾乡江西村酒房村民小组的李君海和妻子杨洁多年来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凭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李君海夫妻俩原本是当地茶农,守着家里的10余亩茶地生活。“闲不住”的小俩口在农闲时节商量着做点小生意增加收入,经过多番尝试,一家人决定收购茶农加工的茶叶去售卖。没有做生意的经验,夫妻俩就自己一点一点地摸索,时间一长,不仅掌握了做生意的窍门,也了解了什么样的茶叶才能卖出好价钱。于是,夫妻俩申请了创业贷款,购买了机器,收购农户家的鲜叶自己加工,虽然辛苦,但是夫妻俩从来不抱怨。 2018年,夫妻俩又建起了一个养鸡场,每年至少能卖出300只生态鸡。

江西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是茶叶和橡胶,冬季是农闲时节,李君海觉得应该利用农闲时节做点事情,恰逢外地老板前来投资种植灯笼果。经过反复斟酌,李君海又带着当地百姓种植了50亩灯笼果。

2019年,李君海家住进了新房,刚上大学的儿子也实现了军人梦。杨洁说:“只要能吃苦、勤快,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故事人物:西盟县勐卡镇班哲村五组 娜布来

收入来源:种植甘蔗

感言: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帮助,让我学会科学的种植方法,实现了增收。

随着甘蔗收获季的到来,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班哲村五组一片繁忙景象。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毅 文/图)“以前我家种植的甘蔗一亩产量最多3吨,收入1000多元。2018年我报名参加县上开展的甘蔗种植培训班,掌握了种植技术,2019年我把家里的甘蔗地扩大到14亩,产量近7吨,按每亩440元收购价计算,能有4万多元的收入。”算着收入翻番,勐卡镇班哲村五组村民娜布来脸上乐开了花。

“2017年,西盟县社保中心又派帮扶干部张国芳与我家结对认亲。在张国芳的鼓励和帮助下,我报名参加了‘先锋强志’甘蔗种植培训班,通过科学种植,提高产量。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帮助,让我学会科学的种植方法,实现了增收。”娜布来对各级的帮扶充满感激。

据了解,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西盟县通过基础设施修路到村,帮扶干部责任到户,技术技能培训到家,采取“干部带动、实操为主、成效包干、绩效考核”等方式,把培训地点搬到田间地头,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培育了一批懂技术、懂经营、懂管理的种植养殖“明白人”。目前,甘蔗产业已成为西盟县群众增收的产业之一,全县5镇1乡23个村累计种植甘蔗4.56万亩,2018—2019榨季实现产值3500多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新闻延伸——

2019年,普洱立足资源、环境和区位“三大优势”,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重点打造茶叶、咖啡、生物药、肉牛、果业五大产业,着力在“创品牌、育龙头、抓有机、建平台、占市场、解难题”六个方面抓落实。全市茶叶、咖啡、橡胶、生物药业、林产业、蔬菜、水果、甘蔗、蚕桑、烤烟、畜牧、渔业等优势特色产业保持稳步增长,贫困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悄然兴起,农村电子商务方兴未艾,庄园经济加快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目前,全市绿色产业种植面积达947万亩,农村人均产业面积达5.3亩,有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实现产业全覆盖,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项以上产业增收项目。

 

 

农民工的钱袋

举措——

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开展专项检查 未发现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

普洱日报讯(记者 刘绍容)春节将至,农民工是否按时足额领到工资,成为全社会十分关心的问题。1月6日至7日,记者跟随普洱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和思茅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就抓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工作进行专项检查。通过检查,未发现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

实名管理不遗漏

记者发现,每家施工企业都建立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系统,《用工登记》《劳动合同签订》《工伤保险参保证明》《工资按月发放花名册》等台账资料齐全,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实现了“互联网+”,线上线下都能够及时掌握和了解具体情况。

据普洱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负责人介绍, 2019年,普洱市建立了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市、县(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系统数据互联共享,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用工单位及其务工人员的身份信息、考勤信息、农民工工资支付及保证金缴存、工伤保险缴纳、非法使用童工等内容纳入劳动监察、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有效监管,切实解决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中的难点问题。截至2019年12月,全市共有235个(含已完工)用工单位,10141名农民工纳入“普洱市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系统”监管,全市在建工程项目实名制管理达100%,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7.78%,按月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比例达100%。

银行代发保支付

早在2017年,普洱市就全面实行人工费用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和银行代发农民工工资制度,督促企业按月足额通过银行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支付农民工工资。截至2019年底,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建立达100%,农民工工资通过银行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代发工资比例达92.71%。同时,进一步落实工程建设领域总承包企业负总责、分包企业负直接责任的制度,推行总承包企业直接代发工资制度,截至2019年底,有劳务分包的114个项目,由总承包企业直接代发工资106个,代发比例达93%。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通过建立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系统、银行代发农民工工资等措施,确保了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2019年以来,全市未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重大案件。      

农民工为普洱的城市建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本报记者 刘绍容 摄)

 

声音——

中国铁建昆仑集团墨临指挥部:五措施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兰凌)“截至目前,墨临高速公路项目全线已为回乡过节的10000余名农民工支付工资3亿多元。”近日,笔者在中国铁建昆仑集团墨临指挥部了解到,为确保农民工能在春节前带着工资高兴回家过年,指挥部出台了五项措施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

强化组织领导。指挥部成立了“治欠保支”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监管全线各标段农民工工资支付事宜;建立农民工工资发放保障机制。全线农民工均办理了实名工资卡,实行“一人一卡”,按时发放,避免工资被代领、挪用等情况的发生;定期对项目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排查。领导小组成员采取不打招呼、不提前通知的方式,直奔施工一线,直接面对农民工,摸排工资支付情况;严肃问责。加强对各标段的监管和责任追究,对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或者不按实际数额发放、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肃问责;超前谋划,提前制订资金计划,将有限的资金优先用在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上。

农民工周巍芳:权益保障到位,工资按月发放

普洱日报讯(记者 刘绍容)“眼看快要过年了,隧道也刚好贯通,特别激动,特别高兴,马上就可以带着妻儿回家过大年了。”1月16日,在思茅区南屏镇大开河村委会玉磨铁路普文隧道施工现场,隧道开挖班工人周巍芳和记者聊了起来。“在工地上班辛苦,但是公司还专门进行隧道开挖前的安全教育,工资也按月打到银行卡上,各项权益保障非常到位。儿子周宇昊出生5个月就从老家湖北宜昌带来普文隧道的工地上,如今已满两岁,却从未回过老家,家人甚是想念。”

泸州市蓝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启用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系统,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普洱日报讯(记者 刘绍容)“没有启用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系统前,农民工管理比较混乱,给用工单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同时,也有一些用工单位‘跳墙’,不支付农民工工资就‘跑路’,给农民工造成损失。”泸州市蓝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孙辉其说,启用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系统后,管理方式更加先进有效,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孙辉其介绍,以普洱“金普壹號”项目为例,项目开工以来,用工高峰期每天多达1300余人,少时也有几百人。因为有了先进的管理方式,整个项目推进顺利,农民工所有信息录入系统实时监控,管理更加规范。

农民工胡桃平:工资按月由银行代发,还帮购买了工伤保险

普洱日报讯(记者 刘绍容)“我已在建筑工地打工整整20年,走遍了中国的好多省市,国家越来越关注关心农民工。”1月15日,在普洱“金普壹號”建筑工地,塔吊工胡桃平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工资按月由银行代发,公司还帮农民工购买了工伤保险。2019年,存了几万元钱,春节快要到了,要准备一些年货带回老家给家人尝尝。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勐班乡多举措推进产业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工作 ... 下一篇:【新春送温暖】普洱市2020年致全市离退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