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云资讯 >> 正文




普洱市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0/03/17/ 10:03 点击: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夏文云)普洱市教育体育系统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学前教育工作

●2019 年新建改扩建 209 个村级幼儿园项目

2019年省教育厅下达普洱市中央学前教育一村一幼建设资金共计9139.87万元,新建和改扩建209个村级幼儿园项目。截至2019年12月,下达中央和省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8738.48万元,新建了57所乡(镇)、村公办幼儿园。计划2020年新建10个空白乡(镇)中心幼儿园,增加学位2300余个。计划新建(改建)村(居)幼儿园129个,增加学位8808余个。

义务教育工作

●截至 2019 年 12 月,义务教育阶段实际入学 274524人

● 九 年 义 务 教 育 巩 固 率94.95%,超额完成省教育厅下达指标的 0.95个百分点

按照“依法治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依法控辍、责任控辍、管理控掇、情感控辍、帮扶控掇、安全控辍和质量控掇,使控掇保学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截至2019年12月,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应入学274670人(小学192533人、初中82137人),实际入学274524人(小学192524人、初中82000),辍学146人,辍学率为0.053%,初步统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95%,超额完成省教育厅下达指标的0.95个百分点。

落实随迁子女的入学、考试政策。制定出台《普洱市教育局关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通知》,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考试需求。2019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0652人(外省迁入5132人、本省外县迁入15520人)。抓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基本做到随迁子女100%进入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要求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对照标准,从保障学生平等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进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美丽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6大方面的22项管理任务、88条具体内容开展自评自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对驻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现役军官(含文职)和符合随军条件的士官、烈士、因公牺牲、病故军人,已批准离退休尚未移交地方管理的军队干部、当年确定转业尚未离队的转业干部和在外地服役的本地籍军人子女入园入学,按照就近或相对就近的方式优先安排到条件好、接送方便的学校就读。坚持阳光招生、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规范、有序。

普通高中教育工作

●完成招生 13232人

●比 2019年增加 2087人

根据普通高中普及发展的需要,将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纳入教育目标下达各县(区),实际完成13232人,比2019年增加2087人,增加人数创历史新高。提出“到2020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明确今后普通高中的工作重点是:实施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增加学位;做好高考综合改革准备,补齐短板;加强队伍建设,合理补充教师;加强教育科研建设,提高质量。要求各县(区)根据区域内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空余校舍资源统筹安排招生计划,做到应招尽招。规划宁洱、墨江、景东、景谷、澜沧县新建普通高中。规划改扩建宁洱普洱中学、墨江第一中学、景东银生中学、景谷民族中学、江城第一中学、澜沧第一中学、澜沧民族中学、西盟第一中学。规划墨江、江城、孟连、澜沧、西盟至少创建一所达到省一级三等高(完)中标准的普通高中。推进省级和市级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各试点学校加快试点工作进程,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为全市普通高中学校科学应对高考改革提供经验。

特殊教育工作

●在校残疾儿童数 1838人

●入学率 97.04%

要求以县(区)为单位,结合脱贫攻坚工作,逐一核实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数据,建立残疾儿童少年发现、报告、诊断、评估、初期安置、实施教育等完整的教育服务体系。实施“一人一案”,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抓好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做到全覆盖、零拒绝。对不能到校就读、需要专人护理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采取送教进社区、进家庭的方式实施教育。2019年全市校内外残疾儿童数1894人,在校残疾儿童数1838人,入学率97.04%。

学籍管理工作

●省网户籍人口注册小学

一年级 32693人、初一年级 27878人,高一年级 12913人

●国网户籍人口注册小学一 年 级 33046 人 、初 一 年 级28121 人、高一年级 12487 人

在国网及省网完成2019年学前、小学、初中及高中新生的学籍注册工作。省网户籍人口注册小学一年级32693人(383人未入籍)、初一年级27878人(660人未入籍)、高一年级12913人(319人未入籍);国网户籍人口(含在外就读)注册小学一年级33046人(30人未入籍)、初一年级28121人(414人未入籍)、高一年级12487人(745人未入籍)。

严格按照《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征订验收发放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开展免费教科书的发放、验收管理工作,切实落实“一科一辅”的教辅选用原则,严格规范教材配套教辅材料推荐选用工作,严格规范申请、公示、征订、采购等相关程序,确保各校教辅材料征订、使用的管理工作有序、规范。完成2019年秋季中小学教科书使用情况统计工作。

语言文字和普通话测试工作

●培训测试 10000余人次

●完成直过民族地区不通汉语人群 1536人的培训任务

●共创建完成 61 个普通话示范村

全市年内共有101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达标学校,超额完成省教育厅下达指标4所。组织开展了全国第22届推普宣传周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推普活动,为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推普氛围。积极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全年共培训、测试公务员、教师和学生10000余人次。完成2018年下半年及2019年的8000余人次的普测初评、复审和证书发放工作。抓好“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工作,圆满完成省教育厅下达我市直过民族地区不通汉语人群1536人的培训任务。全市年内共创建完成61个普通话示范村,有力促进了全市各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

民族教育工作

●有208所民族团结示范学校

●7 所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

做好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的征订、发放、管理和课程设置工作;认真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进课表、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我市从小学三年级到中等职业学校统一开设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课,做到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有课程、有教材、有教师,同时切实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截至目前,我市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共有208所,其中省级示范学校已达到106所,年内完成了99所省级示范学校的复核申报工作,市级示范学校已达到102所;为全市各级中小学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起到了示范作用。全市教育系统获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69个。全市已有7所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

国防教育工作

●18926名学生参加军训

●24 所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全市中专学校、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学校均安排1-2周的学生军训,对2019年入学新生进行国防教育,参训学生达18926人,经费开支共计106.03万元。全市24所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20年工作重点

落实普洱市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和主要措施,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力争10个空白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认真做好农村新建幼儿园项目的选定工作,扎实推进“一村一幼”和“班改幼”工作,努力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5%的目标。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要求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对照保障学生平等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进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美丽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6大方面的22项管理任务、88条具体内容开展自评自查,对标找准存在的差距,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抓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巩固工作,并结合脱贫攻坚抓好控辍保学工作。抓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实;抓好普通高中学生的入学、巩固工作,指导各普通高中学校,特别是省一级高中学校抓好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提升工作。对照评价方案,指导普洱二中、墨江一中、景东银生中学、澜沧一中、江城一中按照省一级三等标准抓好相关工作,抓好景东、墨江、景谷、澜沧四县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工作,抓好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残疾儿童少年的随班就读工作。

指导、审核县(区)学籍录入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国网、省网学籍系统的数字导入,做好平时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严格标准、严格程序、规范操作。按时限要求完成发行工作,尽量做到课前到书。努力完成孟连、西盟三类城市的语言文字达标评估认定工作、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语言文字示范学校的申报工作。抓好教育系统和教育体育局机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相关工作、指导抓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工作、抓好省级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的申报工作。

落实好《普洱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实施办法》《普洱市教育局关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通知》文件精神,配合做好国防教育工作,抓好2019-2020学年高中阶段学生军训工作,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优先安排军人子女入园、入学。

 

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体育局纪检监察组 握紧监督执纪利器  着力提升监督实效

普洱日报讯(普洱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体育局纪检监察组)近日,普洱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体育局纪检监察组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政治的“显微镜”“探照灯”作用,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全面从严、精准发力,着力提升监督质量和效率。

监督检查巡察整改落实情况。针对2019年市委5个巡察组在市教育体育局党组和市属学校发现的177个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专题检查,逐一审查每个学校报送的书面整改落实情况,并实地监督检查了8个学校1个中心“三重一大”整改落实情况,详细查阅相关会议记录。逐一审查每个学校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整改落实情况,督促局机关和市属各学校建立制度并长期坚持。

监督检查专题督查整改落实情况。监督检查2019年开展的专题督查全市教育体育系统营养餐、工程建设、扶贫领域整改落实情况,督促履职尽责,督促各学校深究问题发生根源,找准以案促改工作的着力点,推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纪检组对查处的身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有效发挥查处一案、警醒一片、规范一方的作用。

举办监督执纪座谈会。举办9次监督执纪座谈会,以巡察组移交处理的具体案件为例,谈本校事、谈身边事、谈身边人,通过“关爱式”座谈、“体验式”监督等方式,指出一线教师惯性思维中易犯的错误,进一步提高了一线教师对监督执纪的认识,强化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切实提高了监督实效。

 

市教育体育局多举措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罗林寿)普洱市教育体育局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个主题,在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把加强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组织开展全市教育体育系统“歌唱祖国、尊师重教”文艺汇演及“新时代好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我和我的祖国”等主题校园文艺文化活动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全市9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共举办各种培训班89期,参加培训和各种文体活动的人数累计达6万余人次,思茅、宁洱、镇沅、孟连、墨江5县(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被省教育厅评定为优秀等级。

全面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全市103个乡(镇)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坚持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全国文明城”等活动,引导学生把文明带回家,带动和推进全社会文明水平提高。严格按照标准开展文明校园创建,目前全市已创建全国文明校园1所、省级文明校园8所、市级文明校园140所。加强法治和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知识、禁毒防艾等专题讲座,通过校园橱窗、专栏、广播、校报等广泛宣传邪教的危害性,在广大师生中牢固树立“珍爱生命,远离邪教”人生信念。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组织科创教师到普洱市培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通讯员 罗丽 摄)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云南黄金有限责任公司镇沅分公司2000t ... 下一篇:一片小茶叶一个大产业——普洱市茶产业发展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