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云资讯 >> 正文




吐尽心中万缕丝织就锦绣暖人间——记澜沧民族中学教师、驻村工作队员普晓焕生前事迹


来源:普洱日报 罗成建 李超 时间:2020/04/21/ 09:48 点击:

 

普洱日报讯(记者 罗成建 李超)她把最美好的年华留给了最挚爱的三尺讲台,把热情和精力毫无保留地留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脱贫攻坚。加减乘除,也算不尽她作出的贡献;诗词歌赋,也颂不完对她的崇敬之情。

她叫普晓焕,女,彝族,中小学高级教师。2017年10月,她积极响应号召,肩负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使命,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发展河乡营盘村田头社村民小组开展驻村帮扶工作。2020年1月21日21时15分许,她突发疾病倒在了扶贫路上,永远地离开了她日夜牵挂的贫困群众,以及她挚爱的教育事业,她把无私大爱永远留在了群众心中。消息传来,曾经的驻村战友、县乡村组干部、附近村民,纷纷自发前来为她送别。

她究竟为村民们办了什么事,让村民们敬佩至此?迈着沉重的步伐,记者走进普晓焕生前战斗生活过的地方——田头社村民小组……

心里装的是贫困群众

田头社村民小组距离澜沧县城约60公里,全组共有86户312人,其中,有建档立卡户42户137人,目前已全部脱贫出列。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澜沧县政协、澜沧民族中学和普洱市生态环境局澜沧分局等挂包部门的倾力帮扶下,田头社村民小组通过大力发展茶叶、甘蔗、茨竹等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普晓焕是澜沧民族中学挂包帮扶田头社村民小组6名教师中的其中一员。作为一名教师,她平时还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而对于驻村帮扶,她只能利用周末和假期开展工作,这其中的苦和累,只有她和她的战友们能够体会。

“普老师给我家帮助实在太大了,这么一个好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她每次到我家都会特意和我谈心,给我出主意想办法,鼓励我到大城市闯一闯,娶个媳妇回来发展生产。”挂包帮扶户阮兆云哽咽着说。

阮兆云是普晓焕挂包帮扶户中年纪最轻的一户,现年28岁未婚的他,成了普晓焕较为关注的农户之一。“普老师说得很对,我也老大不小了,父母也一天天老去,还是要趁父母能动的时候好好出去闯一闯。”阮兆云说。

朱进强则是普晓焕挂包帮扶户中年纪较大、家庭负担最重的一户。他除了要下地劳作和照顾两个小孙女外,还要照顾常年患病卧床的妻子。妻子需要经常吃药,这对于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普晓焕得知后,不仅掏钱给他家买药,而且还通过了解医疗救助政策,让他的妻子吃上了便宜的放心药,减轻了家庭负担。

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普晓焕对其他的3户挂包户阮老周、李伍十、周老害家的家庭情况也摸得清清楚楚,她根据各家实际,用足用活各项惠民政策,因户施策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

青山不语,草木含悲!田头社村民小组组长苏进富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普晓焕到挂包户家走访回到他家倒下时的场景。“当晚普老师和其他工作队员走访农户来到我家时已经很晚了,他们是来向我反映农户近期生产发展情况的,没想到她一坐下就倒在火塘边了,后经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苏进富回忆说。

“普老师为人性格开朗,做事总是风风火火,心里装的全是贫困群众。在村子的日子里,总能见到她和队员挨家挨户宣传扶贫政策,带领村民打扫环境卫生、搞生产发展的身影。她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她就像春蚕,吐尽了丝才悄然离去。”营盘村村委会主任李林杰感慨地说。

割舍不下的“三尺讲台”

干净的桌面上整齐摆放着几本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一本未备完课的课本,一把所有数学老师都爱用的三角尺,一盒感冒药……在普晓焕的办公室里,办公桌还保留着她生前的模样,一件件物品,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张办公桌的主人是那么的勤奋和敬业。

“普老师虽然是教数学的,但她的课十分生动有趣,同学们都很喜欢。”在澜沧民族中学,只要提到普晓焕,同事们赞不绝口,说她是一位上课严肃,下课活泼开朗,务实干事的老实人。同学们也都充满了对她的崇拜与敬意,课后常常向她请教问题,师生关系十分融洽。

从1985年参加工作开始算起,今年已经是普晓焕从教生涯的第35个年头。1999年,因教学成绩突出,在乡村教书的普晓焕被调往澜沧民族中学任教,并一直担任班主任,直到牺牲的那一刻。

“普老师每次考试前都会帮助我们补习功课,每天晚自习下课,都是最后一个走。她对我们住校的同学非常关心,知道周末有回不了家的同学,会把我们带到家里做饭给我们吃。”罗宇涵是澜沧民族中学八年级184班的班长,因经常协助普晓焕管理班上的事务,在学校里和普老师走得最近。回想起和普老师相处两年间的点点滴滴,罗宇涵哭得泣不成声。

“和她谈过几次,对她说年纪大了,身体上的毛病也多了,班主任的担子该放就放,可她就是不听。好不容易把工作做通了,她也同意带完这一届就不再担任班主任,没想到她就离开了我们,她的离去是我们学校的一大损失。”澜沧民族中学校长李向明评价说,普晓焕倾情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她最大的心愿是把边疆的贫困学子送出大山,飞往更高的殿堂。

“当了21年的班主任,年纪大了,也马上就要退休了,不曾想这么一个好人说没就没了。”回想起在一起参与扶贫的日子,和普晓焕同一年入校、同年级搭档教学21年的赵建山眼里噙着泪水。

“村里灯亮了,路平了,她却走了……她的不幸离世,对一个家庭来说失去了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对全村来说失去的是一个主心骨,对全县来说失去的是一个好干部。除了贫困群众外,她最割舍不下的就是三尺讲台。但作为战友的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带着她未完成的心愿,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天奋勇前进!”澜沧民族中学教师康云峰、周玉梅说。

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敬爱的普教师,我们不会忘记您,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您用热情和担当浇灌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因您而精彩,因您而富饶;我们会踏着您的足迹,自力更生、感恩奋进,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田头社村民小组全体村民。

“敬爱的普教师,我们不会忘记您,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您用生命照亮了扶贫路,我们会朝着您点亮的灯塔方向,接过您的接力棒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澜沧民族中学全体教师。

“敬爱的普老师,我们不会忘记您,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您用您崇高的精神指引着我们:无论身处何境,永远不能在世俗中沉沦,人要有更高的价值追求。”——澜沧民族中学全体学生。

“敬爱的妈妈,您的教诲女儿永远记在心里,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女儿。”——普晓焕的女儿肖潇。

……

普晓焕的突然离去,留给村民、学校师生和女儿、丈夫太多的不舍和悲痛,他们对普晓焕这个挚爱教育事业、倾力奉献脱贫攻坚工作的好教师、好战士充满敬佩和感激。

时至今日,普晓焕的丈夫肖建华还无法接受妻子离世的事实。普晓焕走的那天,肖建华同样在隔壁村开展扶贫工作,当他接到电话赶到现场时,那个时常带着笑脸的爱人,已听不见他无助的哭喊。

“我们俩都是老师,我教政治,她教数学,她是一个非常讲原则的人,在她看来,如果家庭和工作发生矛盾的时候,她一定会把工作放在首位。”肖建华说,无论是教师、扶贫工作队员,还是妻子、母亲,普晓焕都是合格的。

“这个假期我感觉和爸爸妈妈互换了身份,马上就要到春节了,我成了在家等候的‘老人’,而他们直到除夕才归家,他们是外出工作的‘孩子’。”这是普晓焕的女儿肖潇1月18日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一段话,没想到微信发布3天后妈妈就永远离开了她。

肖潇去年大学毕业,和父母总是聚少离多。母亲的突然离世,让她沉浸在悲痛之中,很长一段时间不愿讲话。她说:“最遗憾的就是没有见到妈妈最后一面,现在好想跟她说说话。”

从澜沧县城到营盘村的公路虽然弯弯曲曲,但景色迷人,这是普晓焕生前走得最多的路。可如今,营盘村的小路再也看不到她匆匆的脚步,常去的村落再也听不到她温暖的话语,安静的办公室再也看不到她加班的身影……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电商进农村特产入城市 下一篇:普洱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