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管好用好农村治污设施
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通讯员 王冰)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近年来,针对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运行管护难的问题,市生态环境局结合实际指导各地采取有效措施,管护好污染治理设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创新措施,加强管理。思茅区倚象镇竜竜村发挥氧化塘和湿地的经济效益,制定了“谁种,谁管,谁受益”的政策,允许管理者在氧化塘里种植水葫芦,在湿地里种植茭瓜等农作物,收入作为管理污染治理设施的报酬;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碧溪村由环卫部门设置4个公益性岗位负责对碧溪村环境卫生进行保洁。
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全市所有治理村庄都制定了环境保护村规民约,将门前卫生、排污沟渠清理、绿化美化实行“门前三包”。建立公众监督共管的长效机制。各村成立村组环境管理监督队伍,开展生态户、村庄环境保洁先进户等环境行为评比活动,让村民自觉自愿参与村庄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将环境治理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思茅区南屏镇曼连村菩提箐村民小组结合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引导村民发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增强环境管理的能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