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关键 严把关口 压实责任 宁洱县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本网讯 2月1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89个村(社区)全面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共选举产生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624名。其中,党组织书记89名、副书记88名、委员445名,村(居)民委员会主任89名、副主任111名、委员213名。此次换届,为宁洱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开启“十四五”奋斗新征程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紧抓“四个关键” 精心统筹谋划 抓周密部署。宁洱县把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迅速组建领导和指挥机构,制定出台换届相关工作方案14个,明确各环节步骤工作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做到时间明确到天、责任落实到人。 抓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先后3次召开换届工作调度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杜绝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各自为政的情况;统筹做好换届工作与其他各项重点工作,做到多手抓多手硬,确保换届选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抓精准指导。先后派出6个县级指导组、74个镇级指导组,深入各村(社区)540余次,全程跟踪指导换届选举;聚焦选举委员会推选、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大会组织和投票选举等关键环节,指导各村(社区)高标准做好各环节工作。 抓培训宣传。县、乡、村三级先后召开业务培训会议140余次,培训换届相关人员9648人次,对换届相关政策法规、环节步骤进行系统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换届相关政策,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增强政治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关心支持参与换届工作。 严把“四个关口” 确保换届质量 严把“人选关”。宁洱县把资格联审作为选人重要关口,压实18家资格联审单位责任,多次召开换届资格联审工作会议,严格按照“五不准”“十不宜”要求,对审查对象逐一筛查,坚决把不合格人选挡在门外。 严把“风险关”。聚焦9个换届重点难点村,建立每日风险研判机制,实时掌握并实时跟进风险隐患排查情况,坚决防止风险发酵蔓延,造成不良影响;从严把关信息宣传稿件,防止发生舆情炒作风险。 严把“程序关”。要求各乡(镇)、单位(部门)牢固树立规矩意识、程序意识,确保工作方向“不跑偏”、政策执行“不走样”;89个村(社区)开展流程推演,确保各个环节步骤环环相扣、无缝衔接。 严把“纪律关”。印发《致全县党员群众的一封信》25000余份,广泛宣传换届选举纪律要求;与县、乡、村1443名党员干部签订换届纪律承诺书,切实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十严禁”落到实处;设立换届问题反映专线,落实24小时盯网制度,强化换届纪律监督,防范化解风险,在全县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压实“四项工作” 做好平稳过渡 做好新老交接。组织新老班子做好公章、文档、“三资”等移交工作,鼓励离任干部积极参与和支持村(社区)各项事业发展,帮助新班子尽快熟悉村情实际,实现各项工作平稳过渡。 做好思想疏导。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形式,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对离任干部,讲清楚换届政策和事业需要,引导他们服从安排,顾全大局;对落选人员引导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消除思想疑虑,正确对待推荐提名结果。 做好新班子工作。强化业务指导,帮助各村(社区)新一届“两委”班子理清工作思路,确定任期目标,搞清弄懂新班子“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得好”的问题;建立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结对帮带机制,帮助新班子成员提高履职能力。 做好档案整理。严格对照换届工作环节步骤,认真收集整理换届工作中的痕迹资料,按照全面细致、内容丰富、条目清晰的原则,建立规范有序的县、乡、村三级换届工作台账,全面记录、反映换届工作推进情况和工作成效。 实现“四个目标” 提升班子质量 实现学历“一升”。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书记、主任,大专以上学历40名,较上一届增加5名;“两委”班子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162名,较上一届增加84名。 实现年龄“一降”。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书记、主任平均年龄41.55岁,较上一届下降3岁;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2.39岁,较上一届下降4.2岁。 实现结构优化。35岁以下年轻干部198人,占比31.73%;女性“两委”班子成员238名,其中女性书记、主任13名;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少数民族干部379人,占比60.74%。班子整体结构更优、素质更好、能力更强。 实现功能“增强”。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本村致富能手243名,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78名,退役军人61名,村(社区)党组织班子带头能力、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通讯员 郭一泽 许文)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