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刘绍容) 就业是民生之根本。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带来的冲击,普洱市人社系统迅速行动,开展精细服务,进一步夯实“稳就业”基础,守住“保民生底线”,不断巩固拓展脱贫的成色和质量,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9.7万人。 创造创业就业机会 围绕稳就业保民生的目标任务,普洱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为创业者和就业者搭建平台,创造机会。 量身打造各种专场招聘会,提供和创造更多创业就业机会。2020年10月,普洱市举行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启动仪式暨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组织200余家企业,提供581个就业岗位。2020年12月,普洱市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企业人才专项暨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共吸引了市内外290余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岗位2500余个,让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实现梦想。 搭建就业平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20年9月,普洱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与圆通速递集团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行就业扶贫合作示范基地协议签订及揭牌仪式。协议签订后,安徽省禾光服务外包有限公司保证每年帮助普洱籍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300人以上,为普洱籍务工人员到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和长三角地区就业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据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讲习所共举办培训班14期,培训内容涉及烹饪、酒店服务、畜禽养殖、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等,共培训653人。镇沅县还设立“就业奖”,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县内务工人员每人500元的一次性奖励,给予县外务工人员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织牢创业就业保障网 在思茅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记者遇到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刘发刚,他告诉记者,2020年12月30日他看到“申请失业补助金或农民工临时生活补助通知”后,就填写并提交“普洱市失业保险金申领表”,5000多元的失业补助金当天就打入他的银行账号,激发了他再次创业的信心。 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普洱市就业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务工情况排查、岗位信息推送、稳岗大走访,并紧盯“2020年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目标,累计排查建设领域工程项目230个,对查实的欠薪违法行为坚决“清零”;主动监察用人单位195户,涉及劳动者3487人;举报投诉案件立案4件,协调处理案件72件,为557名农民工追讨协调工资待遇1335万元。企业劳动用工合同签订人数19.07万人。 同时,进一步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工作。2020年,普洱市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4.71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6连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5连调”,惠及2.49万人;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2.19亿元,累计收益1.67亿元,基金持续能力进一步增强。 截至2020年11月末,普洱市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81万人次,有组织转移输出22.61万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27.14万人次;全市7个800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均设立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站,实现就业服务全覆盖;累计建设扶贫车间218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59万人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5.12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69万人次,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