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欢 周颖 文/图)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国家卫生县城建设工作紧密结合,通过“高度、宽度、精度、力度”,提升国家卫生县城的“颜值”和“内涵”,营造清洁、舒适、优美、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管理创新有“高度”。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部门包保制、日常长效制、联合清理制、监管到位制、督查严惩制“六个制度”,实施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小区自治小组、党建引领小区“三覆盖”;完善卫生责任区制度,建立区域共建“四长制”(片长、区长、街长、楼长),做到一个小区、一条街、一栋楼、一个方案、一个负责人。着力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恩乐镇城市社区结构,细化城市管理网格。成立城市综合执法局,创新开展部门联动执法,着力破解城市管理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广泛宣传推动行为规范、点对点宣传动员自主整改、联动执法维护城市秩序”三步骤,确保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建成“数字镇沅”智慧服务中心,对县城区域可视化指挥调度,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报送县城脏乱差等问题,值班人员第一时间将群众诉求内容、诉求地点派发相关职能部门和社区前核查处理。环卫保洁实现“管干分离”,垃圾清运、绿化管护、环卫设施维护等公司化运作管理,稳步推进街道清洁由“扫”变“洗”,实现垃圾分类管理和日产日清,清扫、清运和保洁率达100%;实行“积分卡”管理制度,通过积分换实物,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卫生良好习惯;新开发农村疫情防控监督员、消毒保洁员、环境保护员、农村卫生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500个。 志愿服务有“宽度”。广泛发动全县各级各部门组建志愿服务队,汇集2000余名在职党员志愿者,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城区各单位每周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集中整治责任区环境卫生,开展志愿服务10000余场次。今年以来,全县累计超过4000人次参与文明交通劝导、垃圾随手捡、社区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活动。 为民服务有“精度”。镇沅县委、县政府聚焦城市管理、文明养成、基础设施建设、健康素质提升、卫生防疫等工作重点,精准治理农村垃圾、生活污水,有效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7个,建成村、组垃圾收集池1934座,开展“1户配1只生活垃圾桶”行动,实施人畜分离自然村1382个,畜禽粪污入坑的自然村1372个,农业生产废弃物收集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的自然村1452个。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完成乡(镇)公厕27座,行政村公厕109座,村民小组公厕1101座;完成全县农村卫生户厕38169座;完成农村无害化户厕24084座。推进整治村容村貌,完成危房改造23690户;实施道路硬化109个村1143个村民小组,完成乡(镇)到村道路硬化993.8公里,村到村民小组道路硬化1980.6公里,串户路建设1831.7公里;实现灯光亮化63个村112个村民小组。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7个,新建垃圾池60座,配备垃圾桶2594只,新建垃圾分类站点195个。县城区24座公厕达到城镇公厕二类标准,建成并投入使用洗手设施738组。全县“净餐馆”完成达标App录入469户(城区346户)。创建健康单位6个、健康学校5所、健康食堂6个、健康餐厅(酒店)5家、健康社区44个,建成健康小屋、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各1个。 宣传教育有“力度”。通过电视、微信、微博、报纸、手机短信、政府网站、专栏、标语等多种形式,及时、广泛、深入地宣传报道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开展情况和方法措施,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制作大型户外广告、宣传牌617块、宣传标语2350条、墙体宣传2000余米,发放宣传单、倡议书250000余张,在出租车、公交车、客车张贴宣传标语。采取专题宣讲模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40余场次,参训人员达2000余人次。广泛报道全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动态、进展成效及热烈反响,发布党史学习教育信息150余篇。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