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独特的茶林种植方式、古老的茶叶制作技术、传统的民居建筑风格、原始的茶祖宗教信仰、独特丰富的茶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令人向往。10月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一场主题为《一片叶子的景迈山之旅》云采访活动,把中外专家学者及媒体记者“带进”了那片古老的古茶林,共同领略景迈山古茶林的独特魅力。 蓝增全:“被景迈山古茶林完整的生态系统所折服” “我本科是学茶学专业的,对茶与生态融合共生特别感兴趣。当云南省提出把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申遗项目,我心里还打了个问号,心想一定要到景迈山去寻找答案。”带着这样的疑问,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所教授蓝增全专门选了时间走进景迈山古茶林。 “一走进景迈山古茶林就被其完整的生态系统所折服。景迈山森林结构让人震撼,这里完整地分布着乔木层、灌木层、地被,不仅有大乔木、中乔木、小乔木,还有极为罕见的伟乔木。”访谈中,蓝增全告诉记者,通过走访,自己得知景迈山古茶林是云南省88个天然生长的野生茶树群落之一,好的茶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谐的共生关系,造就了“清香温婉细腻”的高品质景迈茶。而世居在这里的民族,在长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保留对茶树生长有利的高大乔木,通过有限度的林下开垦,为茶树生长创造了适宜的光照条件,同时利用森林天然生态系统提供养分并防止病虫害,不施肥和用药,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茶叶。当世界绝大多数茶园采取台地化、规模化、农场化的“种植园模式”时,这种传统茶园种植模式显得更加珍贵。 李成才:“景迈山古茶林是生物多样性最有价值的一个标本” “能为景迈山古茶林拍摄纪录片我感到非常幸运,景迈山古茶林为我带来一个崭新的世界。不说景迈山的美、景迈人的淳,单说景迈山人、茶、动植物、微生物和谐共存,就让人为之震撼。”《云南密码》纪录片导演李成才开场白如是说。 “如何通过镜头、通过画面来呈现景迈山,而不让景迈山变味、变形,这是我时刻思考的问题。”访谈中,李成才首先讲了一个“蜂神树”的故事,带领大家领略景迈山古茶林的神奇。“在一棵古老的大树上,有80多个蜂巢,每个蜂巢有40至60公分不等,在自然界中,每个蜂王都要有自己的领地,但在景迈山上,80多个蜂王却在一棵树上和平共处。若是你没有走进过景迈山古茶林,你就无法解读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但走进景迈山后,就能明白这是何种原因。在拍摄纪录片《云南密码》时,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景迈山古茶林是生物多样性最好、最有价值的一个标本,因为在那里,有鸟、有蜂、有昆虫、有微生物,还有植被和蕨类,它们相互依存、和谐共生。而生活在景迈山上的布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和茶、动植物相融共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