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五年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扎实开展机构改革、保护宣传、资源管护、生物多样性监测、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保护意识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力度,社会公众保护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新闻媒体播放公告,保护区边缘各村张贴通告,悬挂宣传布标、安插五彩旗,发放《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片区管理告知书》、森林防火宣传纸杯挂历、生物多样性宣传册、社区共管协议等措施,每年深入保护区周边的和平镇、者东镇、九甲镇,与各村户主签订《森林防火 野生动植物保护责任状》,以集中召开防火会议等方式开展森林防火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宣传工作。在人员进出较频繁的千家寨、果吉山神庙及大雪锅山路口设置多功能电子语音警察等系统,用于宣传森林防火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注册申请微信公众号,适时发布宣传信息。制作临时性布标、建设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宣传牌,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及重要性、必要性,共制作永久性标语6块、半永久性标语5块,布设宣传警示牌51块,在挂钩村九甲镇和平村设置党建及资源宣传专栏16块,制作并发放作业本31000本、森林防火宣传挂历20000余册、《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知识宣传手册》4000册、宣传纸杯20000余个,环保袋5000余个。 突出管护重点 实现有效管理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积极开展勘界立标工作,解决保护区边界不清、精度不高,以及自然保护区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处理好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预防和减少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目前,已完成外业勘界工作,形成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片区)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初评稿。 森林防火是自然保护区管护工作的重中之重。镇沅管护局通过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防火机构;强化培训演练,提高应战能力;加强检查力度,做好重点防范,重点排查火灾隐患;严格值带班制度,保证火情火灾信息畅通等措施,实现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三十四战三十四捷。 镇沅管护局采取日常巡护、稽查巡护、监测巡护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保护区周边村巡护员作用,加强巡护工作力度。每年聘请巡护员22人,明确每个巡护员的巡护管理范围,配备GPS巡山,要求每个月在规定的区域内巡山5~8天,年终根据巡护员考核制度和GPS巡护路轨迹来兑现绩效工资。镇沅管护局组建专项巡护队伍开展野生古茶树资源保护专项行动,对巡护过程中发现破坏野生茶树资源的行为及时制止,情节严重的及时移交森林公安局。 2019年6月,镇沅县检察院在千家寨管护点设立了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回检察室。同时镇沅管护局与镇沅县检察院、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公安局3家单位共同签订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片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协作机制》,每年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加大对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 开展调查监测 提供科学依据 镇沅管护局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合作对保护区重点保护植物野生茶树资源开展本底调查。调查显示,保护区镇沅片区有野生茶树分布面积2万余亩,其中千家寨1万余亩,占野生茶树分布面积的49.15%,胸径5厘米以上的野生茶树47万余株。通过调查,镇沅管护局进一步掌握了辖区内野茶树资源的分布、更新、生长情况,为制定有效的保护办法及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自然保护区者东、九甲片区内布设红外线触发相机开展野生动物监测。截至目前共回收清晰可鉴别物种照片6628张、视频1461条,分别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亚洲黑熊、黄喉貂、短尾猴、斑灵狸、中华鬣羚、斑羚、白鹇、红腹角雉、白腹锦鸡等13种;国家三有陆生野生动物食蟹獴、赤麂、果子狸、霜背鼯鼠、豪猪、野猪等15种,掌握了一定区域内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生活习性、活动规律、活动范围等信息,为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及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了宝贵科学依据。 坚持每年开展鸟类环志监测工作。每年分2期在和平镇金山丫口开展秋季夜间鸟类环志监测工作,2016年-2020年间共捕获环志放飞迁徙鸟4183只。通过鸟类环志监测工作的开展,基本摸清了迁徙通道鸟类的种群动态及迁徙规律,为研究鸟类迁徙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同时经过多年多形式的宣传工作,向迁徙通道周边广大群众普及了鸟类环志监测、野生动物保护等知识,进一步增强了民众爱鸟护鸟意识。 推进信息化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 镇沅管护局逐年争取项目资金,建成九甲镇千家寨彩虹桥至1号茶树的林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千家寨管护所建立第一监控室,在镇沅管护局办公楼建设第二监控室。系统通过网络传输,将前端摄像头采集的信息第一时间传输至千家寨控制室、镇沅管护局机关控制室及移动客户端(手机),在镇沅管护局机关控制室及千家寨控制室可完成对摄像头的方位及变焦的调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建成使用,进一步加强了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提高了保护区的管护能力,使保护区的指挥、查询、统计、监测等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充分提高保护区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监测管理水平,减轻巡护工作的人力投入,第一时间掌握情况,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减少人为、自然因素等对保护区造成的影响。 依托2020年度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项目建成自然保护区智能巡护监测信息化管理平台,结合现代“3S”(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通过巡护手持终端、红外线触发相机、无人机、监控系统等前端设施设备的数据传输,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监测,实现从实地巡查到业务管理,从综合展示到决策支持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综合监管和资源保护能力,实现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工作的高效化和规范化,充分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2020年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对保护区九甲镇千家寨、果吉村,者东镇凹龙瞭望塔、平头山瞭望塔、樟盆村实施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基本实现自然保护区镇沅片区森林防火火情火警监控全覆盖。(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 文/图) 
短尾猴。 
赤麂。 新闻延伸——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脉纵谷区东南余梢,云岭余脉哀牢山和无量山纵贯全境,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光能热量充足的特点,由于高原山地地貌影响,气候垂直变化突出,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3种气候类型,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类型,因此,镇沅森林植被在《云南植被》(1987年)的区划系统中,属滇西南中山山原河谷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全县植被划分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湿性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类型。目前,镇沅县境内发现各种高等植物1486种,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中华桫椤(树蕨)、苏铁蕨、红豆杉、红椿、野茶树、水青树、大叶榉树等42种。 镇沅石斛——镇沅境内的“仙草” 
小档案:镇沅石斛仅生长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属于附生草本植物,茎呈纺锤形,长1.0-1.8厘米,直径4-5毫米,具2-3节,花序短于叶,唇瓣先端尖,基部具两条半圆形的薄片,花呈白色,花期9至10月。 2006年至2013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与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对普洱市兰科植物进行了多次野外考察,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境内发现一种兰科植物,经多方研究考证,发现这种石斛在其形态上有异于短枝石斛,因标本采自田坝乡海拔约1800米的树林中,故命名为镇沅石斛。镇沅石斛已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通讯员 张婷滨/文 李剑武/图) 球花含笑——云南独有的树种 
小档案:球花含笑是云南特有树种,主要分布于云南的南涧、景东以及屏边地区。球花含笑在春末时节开花,秋天挂果,平时绿茵叠翠,很有观赏价值。它不仅是珍贵的风景园林新秀,而且也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优良用材新树种。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恩乐镇五一村委会附近有一棵球花含笑树,目前镇沅县仅此一棵。此树开花时,满树白花,香气扑鼻。林业站工作人员在树上挂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加以保护,并对村民们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宣传。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专家们在大理市南涧县的无量山国家森林公园游览考察时,在海拔1100-21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发现一种珍稀濒危树种,专家们初步把它命名为“无量含笑”,当时仅在无量山中发现唯一的一棵。经过后期考察研究,将这棵树正式命名为“球花含笑”。专家团队采用现代化育苗手段培育出幼苗,销往各地,拓展了它的生长范围,保护了濒危树种资源,此树在外地生长情况良好,现已在昆明街道定植。(通讯员 王杨静 刘珊杉 李超 熊桉岽 文/图) 桫椤——恐龙时代的植物 
小档案:桫椤隶属桫椤科,别名蛇木,又称“树蕨”,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是白垩纪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在恐龙时代十分繁盛,历经沧海桑田、时代变迁,绝大多数桫椤被埋在了地下,只有极少数繁衍到了今天。我国把桫椤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 近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勐大镇文卜村发现了桫椤的身影。这里青山叠翠,碧波荡漾,怪石嶙峋。当地人看到桫椤以为它仅仅是一种常见的蕨类植物,“桫椤的外形跟我们村子里很多人家院里种植的植物很像”,当地村民说,在植被保护科普宣传进乡村后,大家才发现原来在身边藏了“活化石植物”。(通讯员 王梓骁 杨兆强 文/图) 金山丫口——候鸟迁徙的通道 
小档案:金山丫口是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的东大门,这里有哀牢山原始森林风光,峰峦叠障,气象万千;这里曾是滇中茶马古道必经之地,静静矗立的狗碑雕塑,向人们诉说着赶马人与忠犬的故事。 金山丫口是玉溪市新平县与普洱市镇沅县之间重要的公路关卡,同时也是候鸟秋季迁徙的重要通道。 每年秋冬之际,大量的候鸟夜间成群南迁飞越哀牢山时,由于受浓雾、风向和气流等原因降低飞行高度,遇到灯光或火光时,鸟类会循光而至,形成了金山丫口“百鸟朝凤”的奇观。 从2004年开始,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在金山丫口设立鸟类环志监测站,对迁徙的候鸟开展种群调查、环志、疫源疫病检测等科研工作,至今累计环志和监测鸟类11目34科173种1.3万余只,环志鸟类以鹳形目、鹤形目、鹃形目、雀形目居多。(通讯员 李晓飞 林昌云 梁涛 文/图)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