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农民是实践主体,也是动力来源。普洱市各级各部门把党的建设融入农村重点工作的方方面面,多形式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多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不断强化乡村造血功能,着力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每个乡村的生动图景,为希望的田野绘就收获的金色。 田坝乡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徐世宇 周洁) 近年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田坝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推动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深度融合,切实把党建工作转化为促进基层治理的生产力。 塑造政治过硬的治理班子,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教育引导机制,强化政治思想建设,聚焦主业强化担当,把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好、建强。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制定并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学习原文原著,搭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万名党员进党校、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县乡党务培训等线下教育培训平台,用好云岭夜校、普洱大讲堂、镇沅干部大讲堂等线上教育培训平台,建立行之有效、覆盖全面、层次清楚的理论武装防线,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凝聚干事创业共识。 锻造服务群众的党员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员管理,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发动党员参与,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提升党组织规范性,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结合“六星”党组织创建,将法治乡村、乡风文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内容纳入三会一课和支部主题党日。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发动党员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纠纷化解、产业发展、邻里互助,建立疫情防疫“党员哨岗”,让基层党员充分参与基层治理,凝聚基层治理力量。 六顺镇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张娣) 今年以来,思茅区六顺镇牢牢把握市委、区委关于产业型村级集体经济翻番的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强化基础保障,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多元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突出党建引领,增强发展动力。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认真落实镇党委主体责任和主要领导第一责任,组建工作专班,着力构建镇级主责、村级主抓的责任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支持配合、村级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抓好村级组织带头人培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分类分层培训7场次,以思想观念转变、素质能力提升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牵引,聚焦“产业发展有布局”,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谋划集体经济项目3个。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摸清“三资”家底,完成112个村组经济组织赋码登记工作。 多种发展模式并举,实现收入“翻番”目标。六顺镇立足实际,坚持从自然禀赋、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等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型、物业经营型、资源拓展型并存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道路。截至目前,六顺镇官房村、高笕槽村、南邦河村、炮掌山村集体经济进账收入突破20万元,实现了“翻番”目标。其中,炮掌山村、南邦河村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整合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等扶持政策,依托专项扶持资金,与企业共建标准厂房形成固定资产进行出租、分红收益,两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分别增加16万元、15.2万元。 西盟县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杨睿) 近日,西盟佤族自治县举行2021年高素质农民畜禽养殖培训班,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在为期一周的学习中,参训学员分别接受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民手机应用、肉牛养殖及疫病防治技术等内容的培训。 来自勐卡镇的学员岩江高兴地说:“这次培训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实践操作,让我们进一步掌握了做好动物疾病防控治疗的知识,在以后的养殖中能够做到自我防护,减少损失。” 据悉,举办2021年高素质农民畜禽养殖培训班是当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 墨江县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王波) 11月8日至11月11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乡村振兴局共同举办为期4天的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来自各乡(镇)乡村振兴工作分管领导、乡村振兴工作主要负责人、农村优秀党员、优秀致富带头人、城区“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等共计80人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以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全知识、统计知识等方面设置课程。在各现场教学点,学员们边听边看边学、边思考边交流,大家深受鼓舞,纷纷表示回去要积极带动群众创业发展,真正实现培养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目标,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通关镇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周丽丽) 2021年,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在曼博村、丙蚌村占补平衡项目点实施杂交稻旱种试验200亩,试验品种为滇禾优615,即将进入收获期。近日,通关镇在曼博村举行2021年杂交稻旱种成效观摩会,17个村社区干部、农辅员及村民代表等4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并现场观摩了杂交稻旱种情况、新品种紫谷及白糯山谷的种植情况。观摩现场,通关镇农业工作站负责人向参会人员讲解了杂交稻旱种的优势,对整地、栽培、施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培训。 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我们处于山区,地多田少,在自然雨养条件下,能进行杂交稻旱种,节约了劳动成本,又增加了收入。” 嘉禾乡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杨智淋 文/图) 近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嘉禾乡新增和提质改造的427.95亩优质水稻田开始收割,金黄色的稻子勾画出一幅“水稻丰收粮农笑”的丰收景象。 “我们种的这些是高产优质杂交稻新品种,每亩大概要比以前多收成四五百斤。”嘉禾乡联合村梁子寨村民朱光明高兴地说。据了解,这批优质水稻田是江城县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结合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引进推广高产优质杂交稻而新增和提质改造的。 碧安乡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刘陈超 文/图) 近年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乡坚持“有思路、有行动、有成效”的务实作风,做足调研、做强措施、做好产业,多渠道、全方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有思路”,做足调研打基础。乡党政班子成员实地调研,并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听取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探讨产业发展路径。同时,还组织了30余名村组干部到景东彝族自治县以及景谷县威远镇、景谷镇、永平镇、凤山镇考察学习,借鉴良好经验,在考察学习中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有行动”,做细方案强措施。制定了《碧安乡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明确了分配原则、分配比例、分配程序、监督管理等,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成效”,做好产业促发展。围绕肉牛养殖“一县一业”的发展规划,重点在勐主村、边江村、芒景村、昔本村等发展肉牛养殖。在全乡大力发展种植甘蔗、红花、重楼、水稻、烤烟、玉米、花生等特色产业,其中甘蔗种植816亩,预计收入220万元。 勐先镇雅鹿村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刘智强 左贵成 胡书月 文/图) 近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先镇雅鹿村的珠芽魔芋进入了初步采收期。 据了解,珠芽魔芋生长在土壤酸碱度适中、土质松软、透气性好的环境中,具有高抗软腐病、葡甘聚糖含量高、产量高“三高”特点,广泛应用于食用、医疗、保健、工业上,被称为“魔芋贵族”。勐先镇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整合涉农资金50万元引入珠芽魔芋作为试点工程。 截至目前,雅鹿村已收获了1000多公斤珠芽魔芋。12月份全面采收后,预计收获3000多公斤,将为“珠芽魔芋”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