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正文




聚焦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普洱日报》 舒小琪 时间:2021/11/24/ 11:12 点击:

 

云仙乡:“芦山专柜”让农特产品走上产销“快车道”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季湛茳  鲁海杨 文/图)   11月20日,思茅区云仙乡芦山村首批直销青菜上架中心城区31个“菜篮子”直销店的“芦山专柜”,450公斤青菜于当天售空,“芦山专柜”的设置不仅让“芦山青菜”等农特产品走上产销“快车道”,也丰富了城区群众的“菜篮子”。

据悉,芦山村是思茅区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特殊的气候,让生长在这里的“芦山青菜”棵大、叶绿、口感好,成了云仙乡的一张“绿色名片”。但由于交通不便,青菜种出来后农民运到城里成本高,菜价卖低了运费都不够,菜价高了城区群众又不愿意买,让“芦山青菜”虽有“名气”却不好销。长期以来存在的产销对接脱节现象,也成了芦山村农特产品销售的“堵点”。

今年以来,芦山村总结了农特产品销售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在畅通农产品产销对接上下功夫,积极争取了“芦山村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成立了“青菜种植合作社”,组织农户种好青菜,确保供应链不断链。同时,在云仙乡党委政府和区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思茅中心城区31个“菜篮子”直销店设立“芦山专柜”,打通农特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后一公里”。

“芦山青菜上架1个小时不到就全部卖空了,是当天店里销售最快的蔬菜。”思茅区菜篮子产品直销店珠市街杨氏店的店主杨家学说。

立冬过后的芦山村,青菜种植户正忙着在地里收割青菜,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芦山专柜”让农特产品源源不断走出大山,成了农民群众走上致富路的另一把“金钥匙”。

 

整董镇:大力发展烟后作物 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青文盛  高若)   今年以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全力推进发展优质雪茄烟叶种植产业的同时,探索发展烟后作物,打造增收“合力军”,走好乡村振兴路。

据了解,今年整董镇优质雪茄烟叶种植面积为600亩,现已全部规划为烟后作物的种植地。在雪茄烟叶采收完毕后,整董镇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开发烟后作物,完善产业结构,促进农户增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整董镇还因地制宜开设了烟后作物试验田,主要用于培育玉米和南瓜等新品种,努力拓宽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整董镇烟后作物试验田负责人仓正春说:“这一片是我们烟后作物的试验地,种了5个品种。2个品种是南瓜,3个品种是玉米。玉米有甜脆玉米、巧克力玉米和花糯玉米,南瓜有银蜜、贝贝南瓜。今年的5个品种都是烟后作物试验项目,如果今年试种效果好,明年我们会增加新品种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据悉,整董镇自发展优质雪茄烟叶种植产业以来,不仅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还带动了当地劳务增收。今年,整董镇雪茄烟叶种植产业带动当地劳动力8万余人次,劳务收入1040万元。

“全镇通过发展优质雪茄烟叶种植和烟后作物等特色产业,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了基础。”整董镇党委书记张雄说。

 

新安镇:辣椒丰收别样红 拓宽群众致富路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柴婧  李冬玉 李晓   文/图)   眼下正值辣椒采收的季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新安镇的辣椒交易市场和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早晨天还没亮,村民们已经把头一天采摘好的新鲜辣椒拉到新安镇的辣椒交易市场售卖,商贩们把收购来的一袋袋新鲜辣椒装车,运往各地销售,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今年的辣椒收购价格还不错,我拉来3袋共100多公斤的辣椒,1公斤可以卖到9元,3袋卖了1000多元。”辣椒种植户陶绍明高兴地说。

走进新安镇邓控村的辣椒地里,一个个色泽红润的辣椒正垂挂枝头,村民们正忙着采收,火红的辣椒和村民的笑脸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丰收的美象。

“我家今年种了3亩辣椒,已经开摘出售,到现在卖了1万元左右,种辣椒效益好、有奔头,明年我家还要继续种辣椒。”邓控村村民封立金说。

据悉,今年新安镇共有2426户村民种植辣椒,种植品种主要有朝天椒、美人椒,种植面积达1.2万亩,预计总产量将达到10000吨,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和平镇那壮村:产业帮扶显成效 群众分红笑开颜

普洱日报讯(记者  舒小琪   通讯员  普红宁  罗廷华)   “今天是我们村分红的大日子,今年全村佛手香橼产业收入有120多万元,能有这么大的成效,得益于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县纪委监委的挂钩帮扶。”正在为村民分红的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和平镇那壮村党总支书记缪以红高兴地说。

那壮村是镇沅县纪委监委挂钩帮扶村,从帮扶开始到现在,该村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8万余元,带动40户150名脱贫户就近就业。

“我这次分到了7万元,真的很感谢党委政府和县纪委监委的大力帮扶。现在,村里条件变好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我每年都有了稳定收入,不再是贫困户了。”脱贫户缪发俊捧着分到的钱感激地说。

那壮村小产业取得的大成效是镇沅县纪委监委立足挂钩村实际,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为激发农村自身发展动力,镇沅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在多次实地调研并结合该村实际后,决定帮扶其发展佛手香橼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在佛手香橼产业发展中,镇沅县纪委监委先后投入资金4万余元,协调其他部门投入佛手香橼产业资金6万元,争取到佛手香橼种植基地灌溉用水项目1个,投入项目资金60万元。在给予资金支持的基础上,邀请县内外技术员到那壮村举办佛手香橼种植加工技术、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班共12期,进一步夯实佛手香橼加工技能。

此外,为提高产业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和规模化发展,吸纳更多群众参与到佛手香橼产业开发中,镇沅县纪委监委协助1名致富带头人注册成立了镇沅县智惠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采取“村级党组织+企业+脱贫户”的合作模式,在佛手香橼投产后,按照销售额70%为农户收入、25%为公司收入、5%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进行分配。

如今,那壮村佛手香橼累计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受益农户186户558人,其中脱贫户48户179人。今年产值123.22万元,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8万余元。

“脱贫不脱帮扶,我们将继续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多想办法,培植更多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群众腰包鼓起来,提升整村脱贫成效,积极助力乡村振兴。”镇沅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镇沅县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下一篇: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