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措 普洱市委、市政府把肉牛产业作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来培植,出台了《普洱市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通过打好“政策、金融、数字”组合拳,加速肉牛产业发展。同时,科学做好肉牛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做好出栏肉牛集中育肥工作,加快品种改良,规范边境口岸肉牛交易管理,做强肉牛屠宰加工全产业链,并建立肉牛生产标准体系、防疫体系和可追溯体系,逐步打造“普洱牛”绿色食品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肉牛规模养殖场479个,加上饲养散户,肉牛存栏80万头,年平均出栏20万头,边境贸易年均约10万头,年均活牛外运约25万头。 目标 2021—2022年,在每个县(区)至少培育1个重点乡(镇)和1—2个重点村,对年末肉牛存栏10000头以上的乡(镇)和存栏3000头以上的行政村实施奖补。加强肉牛产业发展用地保障,按照肉牛产业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市、县(区)、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将肉牛产业发展用地纳入“十四五”国土空间规划,加大要素保障力度,统筹支持保障肉牛养殖用地需求;实施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补助,鼓励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场(户)多渠道引进优质育龄母牛和开展冻精改良工作,建设和完善肉牛冻精改良体系;建立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引导养殖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以订单形式推广全株青贮玉米、黑麦草、皇竹草、巨菌草等种植和收贮加工。 景谷县将实施“扩群增量”助推肉牛产业发展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陈艳川) 近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召开全县肉牛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暨肉牛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全面增强抓好肉牛产业发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想方设法扩群增量,全力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会议要求,要咬定目标,强力推进,全面提升全县肉牛产业发展水平。各级各部门既要坚持认清形势抓重点,又要坚持统筹安排强推进,特别要抓住扩群增量这个关键核心,在政策扶持、技术服务、营销推介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把肉牛产业打造成为景谷叫得响、有名气的产业品牌。要转变作风,抓实见效,为全县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要理顺全县肉牛产业发展工作体系,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完善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实行挂图作战,定期研究解决肉牛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按周通报工作进度。各乡(镇)要成立肉牛产业发展工作办公室,明确主抓领导,抽取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推进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统筹,盯紧任务,找准差距,分析原因,拿出对策,强力攻坚,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统筹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引导和激励各级干部集中精力投身肉牛产业建设主战场。 又讯(通讯员 罗丹) 近日,农发行普洱市分行向景谷聚合公司投放3000万元肉牛养殖贷款用于购入能繁母牛及相关生产资料,支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优质良种肉牛养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发展中,农发行普洱市分行积极落实金融支持肉牛产业政策,与景谷县委、县政府共同探索肉牛养殖新模式,帮助解决“牛在哪里、钱从哪来、如何让群众安心养牛”等实际问题,带动当地百姓搭上肉牛养殖产业化发展的致富快车。 墨江县首个“肉牛+保险+信贷”试点项目落地雅邑镇 
本网讯 近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首个“肉牛+保险+信贷”试点项目落地雅邑镇坝利村。该项目共引入能繁母牛21头,惠及雅邑镇坝利村4个村民小组的9户农户。 今年以来,墨江县紧紧抓住全市发展肉牛养殖的重大机遇,注重在群众持续增收上做文章,不断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采取“肉牛+保险+信贷”金融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有效破解长期以来肉牛养殖存在的“群众无钱养牛”“养殖风险防控无保障”“金融政策不贴身”等难题。(雅邑镇政府 文/图) 黎明乡推广牛冻精改良技术助农增收 普洱日报讯(黎明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黎明乡把生态肉牛养殖作为调结构、稳增长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步伐,促农增收。 近年来,黎明乡肉牛养殖主要以本地黄牛为主,品种改良化低,存在一定程度近亲繁殖,从而致使肉牛品种的退化。针对存在问题,黎明乡成立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村,消除农户对杂交牛养殖存在的顾虑。同时,在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冻改站点,加强冻精改良技术体系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实现肉牛产业良种引进、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全乡肉牛产业现代化水平。 截至目前,黎明乡肉牛养殖户为143户,饲草种植面积为4000余亩,现存栏肉牛2481头。 党建+政策+技术 宁洱镇发展牛产业出实招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汶燕) 近年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企业+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龙头带动、项目驱动、大户示范、科技支撑等方式,加快肉牛产业建设,探索出一条让自己“牛”起来的产业发展道路。 坚持党建引领,壮大集体经济。宁洱镇坚持把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将经济管理、产业发展等知识纳入“三会一课”专题学习中,不断总结工作成果,谋划发展思路,切实提升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引领力。同时,充分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头雁”作用,借鉴其成功经验发展村集体经济,引领本村群众致富。今年,在村集体带动下,宁洱镇3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达34户。 强化政策扶持,增进发展动能。宁洱镇认真贯彻落实《普洱市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鼓励肉牛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户引进优质肉牛品种,推广“冻精改良”和收贮青贮饲料,广泛激发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积极性。同时,通过金融政策推动,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养牛产业。银行业机构给予贷款支持,解决企业、合作社、养殖户发展肉牛养殖资金短缺等问题。目前,已建成能容纳600头的牛犊中转站,并已投入使用。农户通过贷款支撑已完成8间养牛场建设,预计可容纳290头肉牛。 搞好技术服务,提升服务保障。宁洱镇多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村组开展技术指导、防疫、消毒、监测等工作,并落实免疫密度和质量,切实增强养殖户的肉牛养殖水平。目前,已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2期,1000余人参加培训。 据统计,截至目前,宁洱镇肉牛养殖户已达575户,牛存栏5717头。下一步,宁洱镇将采取“企业+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稳步助推肉牛产业持续壮大,力争到2022年,全镇肉牛存栏量达到14000头以上。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