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普组轩) 今年以来,普洱市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找准着力点,聚焦细化措施、夯实基础、配强队伍、汇聚人才,凝聚合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细化工作措施,压实政治责任。聚焦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形成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照单推进,逐项落实。落实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部署安排。着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启动实施产业型集体经济翻番项目,逐县(区)制定3年发展规划,同步制定年度具体方案,持续提升村级自给保障能力。 夯实组织基础,筑造过硬堡垒。持续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巩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和“双整百千”四级联创成果,启动实施农村“六星”党组织创建,聚焦“六强六好”标准,规范评比、季度授星、配套奖励,催生发展动力。以疫情防控卡点、边境段、隔离点等为单位成立109个临时党支部,全面推行党员户挂牌和积分管理、设岗定责。以抵边村组为重点,组建“党员边境先锋队”。 配优乡村队伍,建强一线力量。加强乡镇班子建设,严把职数、人选要求,确保结构更优、年龄更合理、经验更丰富、专业素质更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大幅提升。大力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在10县(区)全覆盖建立“双提升”教学点,确定实践教学基地16个,招收“双提升”学员3批次1100名。加强村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突出“整岗、提薪、严管、扩源”,确保“留得住、在得稳、干得好”。 抓好人才引培,加强智力支撑。 广泛借助“智库”促发展,累计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58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27个。扎实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对各村(社区)现有主体产业、拟发展特色产业、人才需求方向等深入调研摸排,建立人才库和全市1054个村(社区)人才需求清单。持续开展“领头雁”培养工程,建立优秀青年档案,依托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着力培育乡土人才,加强本土人才回引。落实“导师帮带”制度,对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回引人才开展培养帮带,强化实践锻炼。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