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周安禹) 今年以来,思茅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组织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突出“政治引领”,为乡村振兴夯基垒台。不断压紧压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着力构建区委书记亲自抓、乡(镇)党委具体抓、相关单位协助抓、村党组织直接抓“四级联动”工作责任机制。全面实施党员干部乡村振兴全员轮训计划,对换届后全区73个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全覆盖集中轮训,累计开展教育培训党员22期4790人,不断提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战本领。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能力提升行动,先后培训各类实用人才48期3927人次,增强乡村振兴造血功能。 突出“选优配强”,为乡村振兴聚才引智。选举产生村“两委”班子成员247名,全区56个村“一肩挑”达98.6%。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实绩纳入换届考察重要内容,注重选配熟悉城镇规划、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的干部,全面优化配备乡(镇)领导班子,35岁以下占47%、30岁以下10人,平均年龄36岁,选拔6名“五类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功能更强、结构更优。用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政策,引导1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服务。持续做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换届后42名回引人才被选入村“两委”。 突出“关心关爱”,为乡村振兴蓄能攒劲。全面推进村干部专业化队伍建设,按照“工作职责整合、报酬待遇提高、队伍结构优化、服务能力提升”的工作目标,将8个岗位和资金进行整合,“一村一策”制定并岗提薪方案,做到人岗相符、权责分明,分工协作、合力推进。通过并岗定责提薪,实现村干部“一肩挑”达4000元/月、正职达3500元/月、副职达3400元/月,有效激发了村干部的干事创业和服务热情。 突出“基础保障”,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围绕“7+N”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实现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产业型村级集体经济翻番项目,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500余万元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预计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0余万元。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