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刘思瑞 李超 唐瑞 文/图)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咖啡产业发展,助农增收。 隆冬已至,江城县康平镇瑶家山村象脚山的咖啡地里硕果累累,村民庞建春正在地里采摘咖啡,并将采摘下来的咖啡果集中运到江城雲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加工厂进行清洗、脱壳。 江城雲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就与周边的村组签订用工协议。对于庞建春一家来说,在雲山公司咖啡基地打工的收入是一笔不小的家庭经济来源。庞建春告诉笔者:“2011年我们就到公司打工做活,并把土地转租给老板,一年下来有两万元左右的收入。” 截至目前,江城雲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种植小粒种咖啡1500余亩,并于2015年完成了生态咖啡园改造,建成年加工3000吨带壳咖啡豆生产线和烘焙咖啡豆生产线,实现集种植、培训、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 由于生产加工和品牌的限制,长期以来,当地咖农一直以供给原料的方式给星巴克、雀巢等跨国公司供货,收购价低,产品附加值难以增加。2018年,江城雲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上海市黄浦区对口帮扶及江城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实现转型升级。目前,公司产品已通过“4C”认证,并获得“欧盟咖啡有机认证”证书,公司“象脚山”品牌咖啡也成为上海市百县百品产品,被列入全国扶贫产品目录。 江城县把咖啡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来抓,通过以企业种植为主,咖农自主种植为辅的方式,分别在整董镇、康平镇和曲水镇进行集中种植。目前,全县共种植咖啡2.4万亩,产量3480吨,产值7656万元,加工能力达到6000吨以上。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