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光辉)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团田镇采取多项措施发展黑木耳产业。 以提高产业化水平为目标,基地化、示范化调整规划产业布局。自发展黑木耳新兴产业以来,团田镇按照“公司+菌农+基地”的发展模式,建立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基地。目前,已建立栽培制作菌棒生产示范基地4个。 以培育实体化发展为依托,规范化、订单化创新经营管理方式。积极推广“集中制棒、分户管理、统一订单”的生产模式,公司出资购置粉碎机、蒸汽炉、装袋机、接种箱等设备,通过统一原料配置、拌料、装袋、灭菌、接种等菌袋制作工艺,全面优化种植管理服务,降低农户生产种植风险。公司还与种植农户签订订单协议,对农户种植的黑木耳进行统一收购,并为大家提供菌棒生产、包装等工作岗位,有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公司年生产菌棒68万棒,每棒净利润约3元、亩产3万元,预计实现产值400万元。 以推动社会化服务为重点,规模化、组织化加强产业科技服务。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业可创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引导具备资源条件的农户发展黑木耳,并指派技术人员为新加入的菌农开展“手把手”“保姆式”的现场教学指导,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 ,已集中建立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管理种植地块6个。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