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梦洁 文/图) 时下,步入思茅区六顺镇炮掌山村,一簇簇红彤彤的咖啡果相携而生,忙碌的咖农正穿梭其间采摘鲜果。 “前几年咖啡价格不好,收购鲜果的人也少,几吨鲜果也卖不了多少钱,现在我们村建成了咖啡厂,收购价格较为稳定,卖咖啡也更加方便。”咖农张焕英和笔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收购价每公斤3.8元—4.3元不等,家里有咖啡40多亩,产量预计在18吨左右,估计收入7万元左右”。 据了解,思茅区六顺镇炮掌山村是一个距思茅城区60公里的山区村,主要支柱产业是咖啡。目前全村共有种植农户440户,种植面积达20000余亩,每年咖啡鲜果产量达12000吨以上。然而,近年来,因产能瓶颈、品牌影响力弱等原因,炮掌山咖啡一直卖不起好价格。 为提高产业化水平,做大做强咖啡产业,2021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炮掌山村探索出延伸产业链的“新路子”,建成了一条从水洗脱皮、发酵晾晒、烘焙磨制、加工包装到冲泡的产业链,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据悉,炮掌山村建设的鑫旺白桦谷咖啡厂已经注册了“掌谷”咖啡商标。同时,咖啡厂也在不断探索产销发展新模式,通过整合咖啡、蜂蜜两条产品生产线,拓展延伸产业链,将“掌谷”咖啡和“那旭百花蜜”搭配成炮掌山村村级集体经济“大礼包”进行出售,目前“大礼包”纯收益达5.5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 “目前,我们基本是订单式生产。下一步,我们希望能与各商超进行合作,推出更多的咖啡品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炮掌山村支部书记刘文辉对今后的发展满怀希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