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执 文/图) 近日,笔者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安乡看到,农田里热闹了起来,菜农们正忙碌着给包包菜浇水施肥。 近年来,德安乡把发展壮大蔬菜种植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来抓,持续促进农民增收,依托蔬菜种植产业,将田间地头变为群众增收入、学技术、强实践的场所。文化村大田村民小组包包菜种植通过“租地种植+村民务工+实地培训”的形式进行,种植大户以平均每亩6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租借农田,盘活闲置田地资源,并以每天100元的价格鼓励村民就近务农,期间由种植户和“熟练工”向群众进行生产种植培训,让群众实现务农、挣钱、培训三不误。当地百姓长期就近务工的有20余人,农忙时能达到40余人。 据了解,为不耽误百姓换季种植,种植户们选种了耐寒、生长周期快的包包菜,当季包包菜成熟后又将田地归还农户,既肥了田还不耽误农户下一季的蔬菜种植。文化村村民陶正芬说:“我把地租出去,既能收到租金,又能挣些务农费,等到采摘后,地又归还我们,一点不耽误种植苞谷。” 近年来,德安乡在筑牢地方冬农蔬菜种植发展的同时,大力支持种植大户扩大蔬菜产业发展,有效调动村民务工的积极性,让当地百姓不出远门就有钱赚。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