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由市林草局提供) 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通讯员 雷苑) 近年来,普洱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加强监测研究和规律分析,推进栖息地改造,加快建设“大象食堂”,全力推动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全面构建人象和谐的幸福家园。 强化科研监测。思茅区六顺镇南邦河村勐主寨是亚洲象食物源基地,也是野生亚洲象频繁造访取食的区域。为加强对亚洲象的监测预警,进一步促进人象和谐,2021年初,普洱市在这里建成中国境内首个亚洲象监测塔。通过监测塔观测亚洲象活动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息,避免人与亚洲象正面相遇。当人在野外遭遇亚洲象时也可到监测塔紧急避险,充分保障了周边区域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与此同时,普洱市还大力开展亚洲象行为学、生态学等科研工作,积极研究亚洲象的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目前,普洱市有100余名监测员对市内的亚洲象群进行跟踪观测,及时发布亚洲象活动的监测预警信息。其中,还充分运用无人机预警监测,提高人工预警监测中监测员的安全保障能力。另外,探索开发了亚洲象监测预警手机App应用平台,并在全市推广使用,实现了该平台与人工监测和无人机监测结果的共用共享。 开设大象“食堂”。为促进人象和谐,普洱市开创性地探索建设了大象专属食堂——“野生亚洲象食源基地”。该项目租赁农民撂荒的田,雇佣周边村民根据季节种植芭蕉、玉米、棕叶芦等亚洲象喜欢吃的食物。据普洱市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刀康明介绍,“大象食堂”使大象有了食堂、村民有了工作,村民人身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十四五”期间,普洱市在亚洲象主要活动区域规划建设食物源基地10000亩,目前已种植4000余亩,还配套建设野外硝塘,在重点区域、重要时段定点投食。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