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这里,团结广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等教育教学载体“五脏俱全”,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 这里,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之花绽放。 …… 近年来,普洱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夯实基地、载体构建以及教学、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持续把学校打造成为地方促进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成效显著,亮点突出。 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落细落实各方责任和具体措施,切实增强各族师生对“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建设,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报告会等形式,系统学习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师资的培养;明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标、内容,构建以“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为核心的融合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体系,开设《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普洱民族文化概论》等20余门与民族文化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人才培养有机地融在一起。 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涵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方位融入文明校园建设,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把学校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共有家园。 2020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博物馆建成投入使用,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了区域内民族文化及普洱学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果。教育馆内复刻了被誉为“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在“边疆民族心向党”的历史见证中成为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的物化载体,成为新生接受民族团结教育的“第一课堂”,普洱各界接受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自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各界参观超过6000人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成为首批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学院围绕边疆民族问题、民族民间艺术等开展研究,与地方民族文化研究相关的立项课题123项,其中中央财政支持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社科基金6项,为全市、全省、全国民族团结、文化传承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组建了普洱学院啦啦操队,进一步传承、挖掘、研究、创新普洱民族文化,打造了系列民族文化精品。目前,共获得国际级比赛冠军4项,国家级比赛冠军9项,省级比赛冠军50余项。 得益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普洱学院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云南省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示范校、省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校等荣誉。(通讯员 王博喜莉)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