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县:“咖”香满园助民富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杨祖秀 文/图) “我们小组的农户都种了咖啡,咖啡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今年咖啡价格好,大部分农户收入都在5—6万元,有的农户还突破了10万元。”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雅邑镇密切地村密切地村民小组村民段家兴高兴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墨江县围绕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总体部署、普洱市“两示范一胜地”发展定位和墨江县“绿色高端产业示范县”发展目标,全力推进咖啡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全县有咖啡种植面积7.61万亩,采摘面积4.63万亩,涉及14个乡(镇)5167户农户。目前,2021年度咖啡鲜果已全部采收完成,共完成咖啡产量6508吨,实现产值12808万元。2022年,全县将进行中低咖园改造5000亩,提高咖啡产量,改善咖啡品质,推动全县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 
正兴镇:西葫芦种成致富“宝葫芦”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罗丹 文/图) 近日,走进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正兴镇勐乃村西葫芦种植基地,大片大片的绿叶中点缀着朵朵黄花,盛开的黄花下,躺着一个个身着绿衣的“大胖小子”,这是基地里的“新宠儿”西葫芦,村民们正小心翼翼地采摘、分装。 “大家认真选,根茎部朝外放,大小分类装箱,个头大的优先装箱摆齐。”李光强边摘瓜边指导大家装箱。 李光强是正兴镇西葫芦种植大户。2019年,李光强到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考察学习,发现种植西葫芦有投入少周期短等优势,便引进西葫芦种植。 “去年我种了17亩,产量达16吨。今年扩大种植到47亩,预计可以产出90吨,今年价格也好,估计亩产值可达20000元左右。”李光强看着丰收的西葫芦,笑意写在脸上。 据了解,西葫芦的采收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基地每天的用工需求在20人左右,有效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西葫芦只是正兴镇发展农业、鼓励特色农作物种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正兴镇积极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特色作物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产业兴旺为引擎,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 
通关镇:香椿香群众日子“甜”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蒋浩 文/图) 日前,走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荣平村补来河村民小组的老旱田香椿种植地,香椿嫩芽满枝头,香飘四溢。 正在采摘香椿芽的脱贫户鲁文忠高兴地说:“去年6月,我家共种植了10亩香椿,到目前已经采摘了10余次,每次都可摘20公斤以上,价格最高时每公斤可以卖到90元,比种玉米收入增加了好几倍”。 据了解,目前,荣平村有10多户农户种了80多亩香椿,随着市场越来越红火,村里越来越多群众加入栽种香椿的行列。 
那洛村:土地流转转出新“钱”景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杨兆强 任明春 李亭逸 文/图) “我们流转土地,让褚橙集团的沃柑基地落户那洛村,我们实现了多种收入,年收入可达七八万元。”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那洛村大寨村民小组村民张晓味说。 近年来,那洛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不仅盘活农村资源、搞活农村经济,更转出了一片农民增收的新天地。 为引进褚橙集团在大寨投资,面对土地集约难、群众不支持等情况,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动员党员带头把自家土地流转给企业,同时采取包保动员的方式,每个党员负责一户农户的思想动员工作,积极宣传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好处,动员群众支持配合招商引资工作。最终,褚橙集团成立恒冠泰达镇沅分公司进驻大寨。截至目前,公司共租赁土地840亩。 除了租赁土地,群众还通过种苗、除草、打药、修剪、采摘等务工获得可观收入。按照支部与公司的约定,在公司赢利的情况下,农户还可以获得5%比例的提成,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好处。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