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近年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坚持党建领航、产业护航、政策续航,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推动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从2016年的285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4370万元,增长14倍多,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90%以上。 发展“产业带动型”集体经济 长短兼顾激活“造血细胞” 依托县级支柱产业,坚持差异化路线,把地方比较优势与企业经营优势相结合,推动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联结共同体。 威远镇香盐村抢抓景谷县大力发展现代林产业的机遇,充分发挥集体土地资源丰富、林业发展基础较好、毗邻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云南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的优势,用300万元沪滇帮扶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推行“村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人工速生丰产林近1.6万亩。实现资源变资产后,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向信用社贷款200万元,组建起林木运输队、种树队、护林队等,发展劳务经济,推动林产业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良性循环。全村累计从公司获取木材销售款1.5亿元,集体经济连续3年超过20万元,昔日的“直过民族”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目前,景谷县101个村、585个村民小组与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造林41.4万亩,覆盖村村级集体经济年平均增收近5万元。 发展“配套服务型”集体经济 平台运作实现“借梯登高” 地处城郊、工业功能区、现代农业核心区的村,通过积极创办服务组织,开展有偿薄利的劳务、家政、物业等配套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永裕社区是永平镇的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社区党总支牵头成立景谷博宏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把资源整合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市场连接起来,积极开展有偿薄利的土地流转中介、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化劳务输出等配套服务。2021年,社区盘活土地资源3500亩,举办电工、焊工、挖机工、种养殖、网络创业等技术培训14期,组织化转移就业2400余人,集体经济创收116.2万元,带动搬迁居民增收8000万元。社区将18万元分配到居民小组,将收入的30%用于社区动态监测的低收入人口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困难救助等,切实做到人人有事干、集体有收入、户户有受益。 发展“乡村旅游型”集体经济 抢抓风口演绎“无中生有” 在拥有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和优秀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等特殊人文景观资源的地区,通过自主开发或引进市场主体等方式,大力发展度假村、农家乐、民宿酒店、观光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实现集体经济创收。 威远镇芒现村民小组距离景谷县城3公里,是茶树始祖宽叶木兰化石发掘地,也是傣族象脚鼓技艺传承地,自身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芒现村民小组深入挖掘旅游资源,采取旅游景点免费游玩,配套商业设施有偿租赁,带动农家乐、周末经济、体验式农场等业态发展,实现年集体经济收入近2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100万元以上,实现了“美丽乡村”和“经济强村”的蜕变。 发展“资产经营型”集体经济 精耕细作催生“老树新芽” 对具有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办公用房、仓库、厂房、集贸市场等集体资产和集体所有非农建设用地、村级留用地的地区,精耕细作盘活存量资源,积极新建精品酒店、冷链物流、标准仓储等经营性资产,通过自主经营、发包、租赁、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威远镇芒冒村芒冒村民小组地处景谷县城乡接合部,近年来,芒冒村民小组利用集体征地补偿款在集体闲置土地上建起汽车旅馆、停车场、商铺等经营性资产进行租赁,集体经济收入跃升至2021年的97万元。芒冒村民小组不仅在做大集体经济“蛋糕”上积极作为,而且在分好“蛋糕”上探索创新,坚持成果村民共享,进行年度分红、重奖优秀学生、帮扶弱势群体、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建设和谐幸福美丽家园。(景谷县委组织部 景谷县融媒体中心)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