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正文




“三产融合”做大“产业蛋糕”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2/04/12/ 10:26 点击:

 

本网讯   撂荒地变成茶园、“花果山”,新农人纷纷回乡,村集体经济“蛋糕”做大……位于川南的富顺县依托良好生态禀赋,做好“茶”“果”“游”生态产业融合文章。

又到采茶时节,富顺县福善镇周安村千亩茶树冒出翠绿的嫩芽,茶农吕超英忙着采春茶,她说:“采明前茶是最忙的时候,今年一斤鲜茶叶涨到了120元左右。”村民丁常彬家里有七八亩茶园,他笑道:“撂荒地种上了茶树,春茶开采的头20天就挣了1.5万元。”

“周安村利用撂荒地、荒山以及承包地,带动周边村子种植茶叶4000余亩,惠及800余户群众,茶叶年产值约2000万元。”福善镇党委书记何彬说,以前当地茶叶以零售、批发为主,今年将在周安村建设初加工厂,加快推进茶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转型升级。

在狮市镇马安村的山坡上,数千亩柑橘即将迎来丰产期,撂荒地变成了“花果山”。

2017年,马安村整合产业扶持资金1300万元,建成柑橘产业联合基地2100亩。在果园管护柑橘的脱贫户景利春很感慨:“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为我提供了到户产业帮扶、技术指导,目前栽种了50多株柑橘,每月保底收入2000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该柑橘基地带动全镇发展柑橘产业2万亩,形成了初加工厂、冷库、电商等配套产业链,不仅解决了撂荒地的问题,还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困难群众增收120余万元。”狮市镇党委书记闵利说。

行走在富顺县的田间地头,可见农家乐、民宿、农耕研学等农旅融合业态。富顺探索“集体经济+社会资本”发展模式,招商引资建设农旅融合项目,越来越多的新农人看到商机,带着资金、经营理念回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锋队”。

“家乡的青山绿水引来不少游客,我们在2018年率先打造了主打餐饮和柑橘采摘的农家乐。”马安村村民莫雁婷说,如今每年收入10多万元,在家门口吃“旅游饭”。她还为10余名脱贫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村里开办了3家农家乐。

走在马安村,一栋栋小楼干净整洁,溪水潺潺,盛开的油菜花点缀其间。

马安农场是一个网红打卡点。“回到农村是因为情怀。”农场负责人明虹原来是大学老师,去年流转了1000多亩地办农场。“我们将村里闲置的仓库设计改造成茶室、民宿、亲子游乐园等,游客能在河边品茶、烧烤、亲子农耕研学,体验‘回归田园、亲近自然’的惬意感。”明虹说。

马安村党总支书记伍文轩表示,村集体以闲置房产入股参与经营马安农场,每年按“固定30万元+净收益的10%”进行分红,带动群众年增收200万元以上。

此外,马安村探索村集体参股龙头企业合作制,出资19万元入股贡醋生产基地,企业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分红1.9万元,土地流转费1.5万元,为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带动群众增收100余万元。2017年至2021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增长到133万元。

富顺县乡村振兴中心主任林涛表示,通过“三产融合”做大“产业蛋糕”,让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壮大农村集体经济,2021年,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169万元,村均收入40余万元。(新华社记者袁波  高健钧  冯家顺  董小红)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宁洱县那勐勐村:四季轮作让土地“增产增收 ... 下一篇:技术培训兴产业促致富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