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县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胡志光) 近年来,景东彝族自治县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把群众组织起来,建立村级集体与群众的集体经济利益共同体,让基层党建“强”起来、产业振兴“旺”起来、集体经济“活”起来、群众日子“牛”起来,探索出了一条“党建+产业+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截至2022年3月,全县肉牛存栏16.08万头,饲养规模达到17.94万头,其中能繁母牛7.58万头;实现肉牛产值1.82亿元;有规模以上肉牛养殖场21个(50头以上/户)。 突出党建领航,激发产业活力。景东县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把党建工作放到产业发展大局中谋划、部署、落实,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融入县域经济发展大局,与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制定工作方案。总结推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机制,推行“村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形成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合力,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四方共赢。截至2022年3月,建成肉牛养殖行业合作社114个。 发挥组织优势,凝聚发展合力。景东县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激发发展肉牛产业的“组织动能”。各职能部门广泛参与、整合资源,推动解决肉牛产业发展难点堵点问题,切实提升服务肉牛产业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致富带头人、小组干部领头人、乡镇党委号召人,真正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肉牛产业。推行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肉牛产业机制,成立县乡(镇)村三级肉牛产业工作专班,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工作机制,实行挂图作战,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多元协同联动,便民利民惠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出台利民惠民政策,持续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饲草饲料稳定供应、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防疫保障体系建设。统筹用好培训资源,提升肉牛养殖技术水平,切实解决好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021年,组织全县13个乡镇的40名肉牛养殖户和20名冻改人员开展“2021年高素质农民肉牛养殖带头人培训班”;实施肉牛产业青饲料加工储藏项目17个,建设青贮饲料便民加工点21个;在2个乡镇建设肉牛应急中转点,降低农户运输成本,方便养殖户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性价比更高的“满意牛”。 墨江县曼博村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张杨) 近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委县直机关工委组织通关镇曼博村17名党员骨干和部分致富带头人组成考察学习组前往新抚镇班包村养牛示范基地考察学习,助推肉牛产业发展。 考察学习组实地学习了牛舍建设、饲料搭配、饲料储备、疾病防治及金融政策办理、种牛引进等肉牛养殖实用技术和政策知识。 “这个大小的牛,一天要吃草料多少斤?”“大概十来斤。”考察学习组成员与当地养殖户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经验,找到了差距,加深了对肉牛养殖的认识。 考察学习结束后,墨江县委县直机关工委、液氮罐1个、液氮30L等,拥有冻精改良技术人员3名。据了解,目前中课镇已成功完成2例冻精改良人工配种工作。 西盟县中课镇 
普洱日报讯(记者 张诗韵 通讯员 张稀稀 文/图) 近年来,西盟佤族自治县中课镇将肉牛产业作为全镇致富的支柱产业,探索出产业项目、龙头带动、利益联结、技术培训“四个全覆盖”,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政府政策好呀,不仅在资金方面大力支持、帮助我们,还提供养牛技术指导和培训,我们发家致富的决心更坚定了。”养殖户尼美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 发展中,中课镇积极组织人大代表、肉牛养殖大户及有意愿养殖肉牛的群众、西盟工匠等代表前往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上允镇进行考察学习,通过走、看、听、问、谈,进一步学习牛舍建设、饲料贮备等养殖技术、管理方法。 另外,中课镇于 2021 年 10 月成立了中课镇肉牛冻精改良站点,并在5 个行政村分别安装配种架。站点内现有西门塔尔冻精 200 支、电子显微镜 1台、智能恒温水浴锅 1台、液氮罐 1 个、液氮 30L 等,拥有冻精改良技术人员 3 名。据了解,目前中课镇已成功完成 2 例冻精改良人工配种工作。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