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普洱市把严格保护耕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作为确保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成果,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抓严抓实。 江城县全力推进复垦复绿工作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许天丽 青文盛) 近年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紧紧围绕工作目标,抢抓节令、倒排工期,全力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项目实施,确保全县粮食产量稳增长。 “轰隆隆”的房屋倒塌声,打破了勐烈镇边城社区一组的宁静。一大早,村民们便配合挖掘机有序拆除自家的房屋。抬木头、清砖瓦……大家你帮你,我帮你,干得热火朝天。尽管这一间间房屋承载了几辈人的记忆,但大家还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舍屋复耕地。 村民罗文平说:“这里是我生活了32年的旧宅,现在要恢复耕地,占了红线的要全部清除。政府补给我们一平方米730元,并且还进行集中安置,这个政策相当好。” 目前,勐烈镇积极复垦复绿、整治地块,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落实成效明显。在已复垦的地块,政府通过引进种植大户,依地势进行玉米、甘蔗、水稻种植,不但吸纳了周边劳动力,带动村民增收,还提高了全县粮食产量。 勐烈镇镇长李田象介绍:“勐烈镇通过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江城县全力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项目实施,政策的强大引领,群众的积极配合,多部门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为全县的耕地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据了解,江城县共立项批复耕地占补平衡项目45个,2022年市级下达江城县耕地占补平衡任务3500亩,预计完成耕地数量指标5156.47亩,水田指标3017.87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设计面积3762亩,预计可产生节余指标2772亩。截至目前,完成复垦复绿面积约2409亩。 景谷县开展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思颖 文/图) 5月7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科局联合凤山镇到文海村开展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助力粮食生产安全。 试验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技术规范和景谷县水稻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方案执行。共设置5个区,包括空白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氮磷钾区,每个区又设置15个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区组内土壤肥力、耕作方法、小区面积等条件一致。 通过开展试验,旨在摸清水稻农作物施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情况,进一步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完善数据库建设、优化完善施肥技术指标体系,有效促进化肥减量增效、粮食增产增收。 
景星镇耕地保护工作有序推进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鲁世明 罗丹妮)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镇始终把耕地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作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护耕地资源、保护粮食安全、促进财政增收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高位落实“一线工作法”,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设提速增效。 责任在一线压实。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实行“包保”责任制,压实片区责任、项目管护责任。将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责任列入全镇重点工作考核体系,并作为村委会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建立信息报备制度,具体落实日常性、基础性工作。 力量在一线凝聚。成立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宣传讲解项目政策,消除群众疑惑疑虑,确保群众政策了解掌握到位。加强镇村联动,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及驻村队员的带动作用,吸纳群众认可度高的人参与到工作中来,确保工作见成效。 问题在一线破解。党政班子成员挂钩作战,召开群众会和推进会,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项目台账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分阶段组织调度推进。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对接,定期研究、定期会商,靠前服务,协调落实资金、政策等问题,强化要素保障和全程跟踪服务,为项目高效推进、高质量完工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效能在一线检验。坚持目标导向,严格对照任务和标准,注重多维度、全方位综合评价,在全面考量项目成果的基础上,把发言权、话语权、评价权交给群众,针对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及时改进,真正实现建设成果让上级放心、让群众满意。 截至目前,全镇耕地占补平衡已完成备耕面积743.64亩、秧苗移栽和作物种植212亩;城乡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已完成建(构)筑物拆除235.73亩、23个地块的外业工程,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