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王正松)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始终把产业作为固本强农、持续增收的重要抓手,走好产业振兴之路,为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夯实基础。 特色种植“固本强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山区半山区发展茶叶、核桃、烤烟、生物药材;河谷地区发展咖啡、坚果、橡胶、瓜果蔬菜、粮油作物等优势产业,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户均3亩以上的产业支撑,夯实了增收的“牛鼻子”。 特色养殖“初具规模”。成立肉牛养殖专班,出台了《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肉牛产业金融扶持工作实施方案》,充分结合农村劳动力和山区土地资源,强化科学养殖,引进、培育优良品种,大力推进肉牛产业发展。截至5月,全县肉牛存栏71550头,完成市级下达任务74300头的96.3%;能繁母牛27616头,完成市级下达任务31009头的89.1%。全县50头以上肉牛存栏规模养殖户39户,已建成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8个,建有饲草料加工厂8家,完成饲草料种植1051亩;完成冻精改良配种420胎,产冻精改良杂交牛319头,开展畜牧科技培训360人。全县牛产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乡村旅游“有声有色”。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因地制宜,突出民族文化、地域特点特色,抓好乡村旅游景点景区、民俗客栈、特色饮食、民族文化产品开发,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建设。通过规划引领,打造了同心镇那柯里村4A级景区、德化镇那迁村、黎明乡岔河村等一批富有乡村特色的旅游景点。 多措并举“务工有路”。从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上着力,对有劳动力的青壮年实施岗位精准对接,有序开展劳务输出,帮助低收入群众实现稳定增收。2022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931人,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15600人次。 利益联结“双绑驱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新型经营主体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产业发展利益联结,形成紧密的产品种植、收购、营销各环节的利益链,逐步打通产业发展链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电商助力“产品直销”。充分发挥宁洱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作用,利用乡(镇)电商站、村级电商服务点积极开展线上销售服务,2022年上半年通过组织开展贫困村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宁洱农特产品、美食抖音平台宣传活动等一系列电商助农活动,实现电商销售农特产品5100万元。 富民与强村“同频共振”。不断健全完善村党组织负责人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管理制度,以土地流转、盘活集体资产、建冷库物流、特色果蔬种植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2022年,全县85个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力争达到10万元。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