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钱永康) 近年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依托中国工程院和朱有勇院士带领的专家团队,整合云南农业大学教师和澜沧职中教师团队等各类教育资源,开办院士专家技能实训班,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促进乡村振兴。 实施教育振兴战略,促进产教学深度融合。“院士专家指导班”的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衔接,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原则,以实践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中心,围绕精准帮扶,加大实践课程,构建半工半读半创业的全新培训方式,让未能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初、高中毕业生真正掌握马铃薯、蔬菜、水果、中药材种植和畜禽养殖等一到两门实用技术,培养一批面向农村或企业的技能型人才、高级蓝领和致富带头人。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学员3000名。 创建新型教学模式,超常规培养人才。澜沧县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团队,立足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紧扣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具体教学计划,结合职业教育现有资源,淡化参训群众的学历文凭和年龄限制,以培养农村建设发展人才、培训职业技能、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加速乡村振兴步伐为目标,创建“科技人员+企业+职校+农民(合作社)”的新型教学模式。培训中,专家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禽畜圈旁,手把手认真教授农民学员学习科学种植技术和养殖知识,学员边学习、边生产,边生产、边培训,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综合素质、劳动和就业技能均得到极大提高。 加快软硬件建设,走特色职教帮扶道路。为加快发展边疆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村职业人才助推乡村振兴,中国工程院积极协调云南省委、省政府争取到4.9亿元的建设资金,着力将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打造成为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先进的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同时,不断加强科技帮扶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和管理队伍“软件”建设,先后派出410人次农技人员全程参与院士、专家团队的技术示范推广,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提高广大科技人员的业务技能,逐步解决澜沧县科技人员业务技能不强、专业知识老化、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道路。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