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正文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2/06/27/ 16:36 点击:

 

宁洱县纪委监委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兰岚)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挂钩帮扶同心镇石膏井村以来,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如今,帮扶成效不断显现,石膏井村村集体经济逐渐形成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迈出了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健全机制,精准帮扶。挂钩帮扶以来,宁洱县纪委监委成立“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帮扶工作,通过深入田间地头遍访、走村入户、群众会议等方式,收集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短板问题,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规划。

摸清“家底”,正本清源。宁洱县纪委监委从紧盯“关键人”入手,通过换届,调整班子3名,7名班子成员全部是致富能手,大专学历以上2名,平均年龄从50岁降至45岁。实施乡村人才“归雁”工程和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人才信息库,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注入强劲的人才动力。

多渠引水,多元发展。宁洱县纪委监委帮扶指导石膏井村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分析”“大摸底”行动,进一步理清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等方面的努力方向和具体思路,最终确定“四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实践发展模式。即:城镇拉动模式,立足石膏井村“城郊村”优势,将闲置弃土场、废弃石场“变废为宝”,引进企业建设现代化渔场,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租赁经营模式,盘活村集体闲置的砖厂、面条厂、老村委会,通过出租的方式,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48万元;产业带动模式,村党总支采用“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通过成立合作社,引进公司种植蔬菜、花卉等,预计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探索“QQ农场”模式,村级合作社向农户流转连片土地3.24亩,通过铺设小径、扎篱笆的方式,将土地分割成32块出租给体验户,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92万元。

强化运用,共享成果。在村集体“腰包”鼓起来之后,石膏井村在宁洱县纪委监委的指导下,建立了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即:把30%村级集体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确保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用于发展公益事业,主要用于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8%用于教育文化事业,奖励小学至高中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全优生”;18%用于提升人居环境,购买垃圾清运车垃圾箱,治理村组内污水横流现象;8%用于民生事业,看望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8%用于乡村旅游发展历史文化收集和展示;8%用于补充村级组织运转经费。

 

景谷镇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曹明星  杨梅  艾梦云  钱雯琳)   2021年以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镇以农特产品交易市场的建成为契机,推动全镇10个村(社区)共同成立劳务合作联社管理经营交易市场,市场租金收益主要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市场运营成本,不仅解决了一批搬迁群众就业创业问题,还促进了各村经济发展。

据了解,景谷镇农特产品交易市场项目是通过沪滇扶贫协作资金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资金建设而成。景谷镇茶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李应乾告诉笔者:“我们把集贸市场里面的单身公寓、商铺、固定摊位、临时摊位进行出租,收益主要用来支付农贸市场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和修缮。去年,除了人员工资、基础设施的修缮费用外,10个村(社区)还实现了分红。”

景谷镇农特产品交易中心还定向精准扶持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开发公益性岗位10个,解决部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创业问题。茶苑社区八组村民周晓艳就是受益者。周晓艳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我是2021年10月来到这里工作的,一个月有1000元的收入。我还在农贸市场租了一个门面,做点小生意,平时空闲可以回家采茶、种地,年收入增加了不少。”

近年来,景谷镇党委、政府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党建的突破口,形成党委牵头抓总、部门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合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翻番的目标,激活衔接乡村振兴的新动力。2021年,全镇9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0万元。

 

景东县鲁家村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魏大山  鲁成淇)   景东彝族自治县景福镇鲁家村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充分流转外出人员闲置土地,发动公益劳动力,共同打造产业型集体经济。

党组织引领,流转闲置土地。鲁家村村集体资源匮乏,针对这个不足,在鲁家村党组织的引领下,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主动作为,到田间地头考察合适闲置土地资源,最终与每亩每年300元的价格,流转闲置土地30亩,签订4年流转合同,获得发展村集体经济资源。

党组织引领,发动公益劳力。鲁家村是一个典型的集体经济“穷”村,为完成村集体饲草种植任务,鲁家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村“两委”、部分党员代表、公益岗、驻村工作队、镇工作组共计70人积极投身到打造产业型集体经济的活动中,齐心协力种植村级牧草30亩。

党组织引领,传授致富技巧。鲁家村党组织利用产业型集体经济基地作为实验田,组织专业人士开展巨菌草种植培训,各村民小组肉牛养殖户、有意愿养牛户共计120人参加培训。培训采用现场教学和实际操作两种模式结合,确保参训人员熟练掌握种草技能。截至目前,全村共种植饲草500余亩,养殖牛800余头。村级巨菌草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约10万元。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普洱工业园区:为挂包村群众致富谋出路 下一篇:镇沅县举办2022年首期茶艺师培训班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