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县:多举措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董来学 文/图) 今年以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扎实做好“以茶兴业、以茶富民、以茶为媒”文章,以建强基地、茶旅融合等为抓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基地建设。采取标准茶园、高优茶园、茶园生态留养与生态茶园整合的方式巩固生态茶园建设成果,严控违禁化肥、农药使用,加强茶叶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全过程监管,着力提升茶叶品质。目前,共带动全县3.27万户农户发展种植茶产业,2021年实现户均增收2.35万余元。 强化主体培育。大力培育和发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庄园经济,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助推龙头企业实施厂房改造、设备更新、产品升级,优质茶企不断增加,带动能力持续增强。目前,全县共登记茶叶初制所152个,茶叶专业合作社522个;通过食品质量安全SC认证的茶叶企业37家,茶业龙头企业8家。 聚力品牌打造。充分挖掘“景谷大白茶”的深厚底蕴,聚力打造“景谷大白茶”区域品牌。已发布《景谷大白茶加工技术规程》《景谷大白茶》团体标准,白茶产业和文旅融合综合提升项目已建设完成;有序开展景谷大白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景谷大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景谷数字白茶产业链追溯平台建设、景谷古生物化石展陈馆建设等工作。目前,全县已注册茶叶主要商标39个,其中,获云南省老字号商标1个,获省(市)著名商标4个。 深化融合发展。深挖景谷“宽叶木兰化石”“景谷大白茶历史”“茶马古道”文化,大力发展“茶山+旅游+康养”的茶旅融合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景谷县民乐镇秧塔、景谷镇大石寺“苦竹山”、正兴镇黄草坝茶山风貌精品茶旅游线路,构建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提升茶产业发展效益。 
九甲镇和平村:沪滇帮扶助力延伸茶产业链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杨佳磊 文/图) 走进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九甲镇和平村茶厂,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茶香,制茶机隆隆作响,工人们忙碌地穿梭于生产作业线上,为第二天要发出的订单赶货。 据了解,镇沅普洱茶精制加工及展示展销中心由上海市金山区投入专项资金建成,共建设900平方米茶叶精制加工厂房、60平方米普洱茶发酵车间和200平方米茶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等设施,是集茶叶精制加工生产、观光旅游、茶文化交流、茶产品展示展销、仓储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带动千家寨片区茶农在源头管控、标准制定、有机认证、品牌建设、平台搭建、文旅融合、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快发展,构建起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 今年,上海市金山区还将持续投入资金帮助九甲镇和平村打造茶旅小镇,助力发展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茶旅互补的“茶旅融合”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实现镇沅县“4个50亿”的目标。 
田坝乡联合村: 科技赋能为茶产业提质增效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周洁 陈冬梅 文/图)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田坝乡联合村四季分明,雨水充沛,适宜茶叶生长,种植茶叶成了当地村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为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日前,田坝乡社保中心邀请茶叶专家到联合村开展茶叶加工技术培训。 培训老师以“集中理论授课+实操实践”的方式,着重讲解了晒青绿茶品质形成原理、晒青绿茶加工工艺技术要点等知识,并让学员们采来鲜叶进行分类、摊青、杀青、摊凉、揉捻、干燥等实操练习,切实掌握和提高茶叶加工水平。茶农马良仙说:“加工技术学好了,相信加工出来的茶叶口感会更好,价格也能卖得更高。”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