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太森林组织普洱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暨培训基地提供) 普洱日报讯(记者 李毓珊) “这是目前国内较先进的森林防火综合管理系统,俗称‘森林眼’,系统连接到林场相关负责人手机上,可实现实时监控、实时预警。”在位于亚太森林组织普洱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暨培训基地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的电子显示屏上,电子摄像头监控范围内林场情况一览无遗,思茅区国有林场下属万掌山林场副场长岳晖向记者展示着“森林眼”的强大功能。有了现代科技的加持,万掌山林场实现了由人工防护到“电子+人工”结合防护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防护效率。 走出监控室,漫步在培训基地,林海莽莽、山风习习、溪水潺潺、鸟声鸣鸣……盛夏雨后腾起的薄薄雾气,透着草木的清香直沁人心脾。基地中心区域,19栋亚太森林组织经济体风格主题酒店环湖而建,屋前鲜花环绕,彩蝶翩翩。“这些酒店是环境友好型建筑,即把搭建好的木质环保建材房屋主体框架置于地面,能最大程度减少房屋建造对环境的影响。”岳晖说。 从拿着铲子种树,到以现代科技手段护林,思茅区万掌山林场在管理手段上实现了升级。而基地的运营,实现了林场从传统林产业到森林康养产业的“华丽转型”,成了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生态保护+森林康养”的典范。 培训基地成立于2021年7月,坐落于思茅区万掌山林场的森林绿海之中,处于北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带,独特的气候造就了复杂的区域地理成分,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奇特、多样、秀丽、清幽的自然景观。林场内有野生动物近2000种,蕨类以上高等植物20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6.9%,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厘米20000-30000个,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和生物多样性大观园。 近年来,万掌山林场一直坚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转型,努力由木材生产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转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依托万掌山林场的森林资源优势,建成了集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林业科学研究、政策论坛、人员培训、自然教育、林业科普、森林体验为一体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和示范基地,促进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基地旅游设施完善,建有自然体验中心、生态文化创作园、民族风情园、木文化体验馆、野外宿营地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木结构建筑,总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可满足100人以上会议、150人以上餐饮住宿等需求。除承办如云南与湄公河区域林业发展研讨会等高规格会议外,还成为儿童自然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市内外游客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大花园”。据了解,自2021年7月试运营至2022年6月末,基地已接待游客3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近300万元。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