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刀琼芬/文 吕禾/图) 近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迁毛村传来好消息,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通过市级竣工验收。项目完工后,不仅改变了耕地种植生产条件,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支撑。 走进迁毛村,站在村口,放眼望去,平整开阔的田地里郁郁葱葱,水稻、蔬菜长势良好,焕发着勃勃生机。 “我们村占补平衡土地整治项目共涉及4个村民小组,通过旱改田或对土地进行提质增效,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据迁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刀开祥介绍,迁毛村地处永平镇东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下辖24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15423亩。项目实施后,土地更平整、运输更方便、用水更便利,迁毛村也根据不同作物对土壤、农时的不同需求,按照“水稻——玉米”“水稻——蔬菜”“水稻——烤烟”等轮作模式进行耕种,实现“1+1>2”的效果。“以前我们出租土地,一年只有700元的租金,现在我们的田地每亩能租到1400元,而且现在很多田地都可以用大型机械耕作,减少了很多人力成本。” 在威远镇江东村,江东村党总支书记郑啟林正在江东村实施占补平衡项目面积最大的片区查看。“我们这片地有近千亩,涉及新寨、莲花塘、丙中、红星、回环5个自然村。在占补平衡项目实施之前,这一片土地都是承包给种植大户种植甘蔗,现在刚改造完,但大部分农户担心种植水稻产量不高,不愿意种。因此,我们把土地进行流转,已签订了6年的合同,这样一来,村民不用担心自己种植产量不好而承担风险,承租人也能租到连片的土地,从而更好地发展产业。” 陶文远是江东村丙中村民小组小组长,他告诉记者:“我们把土地流转出去,一方面有了租金收入,后期还可以来地里务工增加收入。” 近年来,景谷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多措并举,有序实施土地开发、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让更多百姓受益。据统计,2022年景谷县需完成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指标任务数为3500亩(其中水田2600亩,旱地900亩)。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