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8月5日,“普洱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统战工作专场发布会在市行政中心举行。普洱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沐忠华作新闻发布,普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普洱市民族宗教委主任吴文早,普洱市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承新回答记者提问。普洱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江磊主持新闻发布会。 沐忠华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市统战系统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这一主题,以充分发挥新时代统一战线法宝作用为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推动新时代普洱统一战线工作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在:一是坚持政治建设为统领,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全面加强。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统战工作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精神,把统一战线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巡察、政治考察和政绩考核。二是凝心聚力促发展,统一战线法宝作用进一步发挥。持续推进“同心圆梦彩云南·聚力脱贫攻坚战”普洱行动,全面协调参与民主党派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持续推动“光彩事业”“万企帮万村”,全市162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260个贫困村,实施帮扶项目515个,企业投入总金额4.7亿元。三是扎实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参政党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四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建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五项机制,建成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江城县召存信纪念馆和西盟县拉勐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2018年普洱市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个县、2个单位先后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五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十年来,全市没有发生因宗教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宗教领域保持和谐稳定局面。六是不断凝聚思想共识,推动阶层关系和谐发展。建立健全政企沟通协商制度,加强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全市共有267名民营经济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大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党外代表人士担任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557人。七是不断巩固壮大爱国力量,港澳台侨海外统战工作深化拓展。通过搭建平台、强化服务、联谊交流、招商引资等工作举措,出台惠台“43条措施”,不断壮大海外统战力量。八是坚持守正创新,全市统战系统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扎实推进“新征程上的普洱之问”思想大讨论、“惜岗位、转作风、争先进”专项行动、“纪律作风建设专项整顿行动”,对标“两个革命”“四个变革”要求,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中彰显了全市广大统战干部的担当作为。 吴文早就普洱市实施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答记者问。他介绍,今后,普洱市将聚焦强产业扩就业,计划投入资金6.93亿元,抓实产业项目;聚焦公共服务均等化,计划投入资金0.59亿元,深入推进教育、卫生、就业创业、农村互助养老、国门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夯实发展基础,计划投入资金2.84亿元,加快补齐制约边境地区发展基础设施短板;聚焦乡村善治,计划投入资金0.49亿元,加快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水平;聚焦基层组织建设,计划投入资金2.03亿元,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努力实现边民富、边疆稳、边防固目标;聚焦人居环境整治,计划投入资金6.09亿元,加快提升村容村貌;聚焦思想引领,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强化典型引路,紧扣普洱发展特点,对标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6大方面19项任务,力求把边境村寨建设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刘承新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答记者问。他介绍,普洱市将进一步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努力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全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驻普新闻媒体和市级新闻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