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邓蓉芳 陈航 文/图) 近年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振太镇秀山村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抓实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注入动力。 建强组织,定准乡村振兴“指南针”。通过持续强化“领头雁”培养工程,发挥好党支部书记“关键少数”作用,锻造一支靠得住、信得过、顶得上的党员干部队伍。注重提高党支部的领导和服务能力,组织党员在议事决策中宣传党的主张、执行党的决定,让党员力量展现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把“三会一课”及主题党日与乡风文明建设、社会治理“五治融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相结合,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移风易俗,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 抓实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压舱石”。按照“党建引领、党员示范、龙头带头、合作社支撑、农户受益”思路,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实施上海援建的特色水产养殖项目、库区移民热带水果产业扶持项目、成立秀山劳务输出专业合作社、入股分红、冬农开发种植管理服务、集体资产租赁等方式,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0.72万元,比上年翻一番。推行“致富党员+贫困党员+脱贫户”等模式,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种植反季节辣椒75亩,用工高峰期每天提供就业岗位130余个,解决脱贫人口就业50余人,每年支付劳务报酬达40余万元。党员带头发展肉牛养殖撬动“牛经济”,全村肉牛养殖户有110余户,肉牛存栏约1100余头,居全镇前列。同时,大力发展咖啡、茶叶、沃柑、冬早蔬菜和畜牧养殖等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延伸链条,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优势,乘着秀山小镇建设的“东风”,逐步完善秀山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集镇风格风貌提升改造,鼓励群众经营餐饮、住宿业。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水平,拓展延伸产业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为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打牢基础。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