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执 谢芸芸 文图) 今年以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安乡在守牢粮食安全、高质量完成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同时,充分挖掘、盘活地方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在恩永村打造牛蛙养殖示范基地,积极探索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提高土地附加值和增加群众收入为目的的“稻田养蛙”生态产业模式,打造稻蛙共养好“丰”景。 在发展新产业过程中,恩永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充分调研市场前景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方式与西双版纳普水育苗繁育公司达成技术合作,同时协调村民流转土地为企业提供养殖地块,公司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务工岗位,有效解决了育种和管理问题,并为村民增加了收入。 “每天帮着喂蛙、换水、搭建蛙棚,每个月能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不出远门就能打工赚钱让恩永村村民旃克感到特别高兴。恩永村牛蛙示范基地约7亩,共有育蛙池6个、稻蛙试点池1个,带动就业30余人,为恩永村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000余元。 “这种方法能有效提高农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形成蛙吃虫、稻遮阴、稻蛙共养的生态化产业发展模式。”恩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雄介绍,目前已经培育出一批适合本地养殖的蛙种,接下来将与村民达成协议将稻田种植与养蛙相结合,实现稻蛙互补、一水共用、一田多收。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