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秋日的乡村忙碌而有序。伴着晨光,我和信访室的同事组成“下访小队”,来到西盟佤族自治县中课镇窝笼村第六村民小组开展信访宣传工作。 “纪委的同志,是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向你们咨询?”刚进村没多久,一位村民来就来问我们。 “大哥,您有什么急难愁盼的事可以向我们说,能帮您解决的问题我们会尽力帮您的。”信访室干部小刘说道。 “是这样的,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了,但相关政策我们不是很清楚,平时家里农活多,也没有时间去了解,一直拿不准,这事儿你们能帮忙解答下吗?”村民说明了来意。 小刘一边安慰着村民,一边将问题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在向相关行业部门了解情况后,小刘立即向村民做出了答复。 “大哥,经我们了解,现在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实行以学生户籍地和居住地相结合、免试就近或相对就近入学制度。乡(镇)小学招生是招收户籍地适龄儿童及随迁子女,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适龄儿童入学,保证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小刘细致地解释道。 “太感谢你们了,孩子上学这件烦心事儿解决了,以后有啥事需要我们支持配合的,尽管说!”村民欣喜地说。 就这样,我们成功地解决了这件对我们而言是“小事”,但对村民来说的“大事”,这就是我们回应群众关切最具体的实际行动。 只有走进群众,倾听群众内心的呼声,了解群众内心的诉求,才能与群众培养出“真感情”,才能成为服务群众的“知心人”。为群众办实事不一定非要是什么大行动,一点一滴的“小行动”,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展示了党员干部担当实干的良好形象,更重要的是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信赖。(通讯员 刘奕麟)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