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根据资源优势、气候特点、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统筹全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紧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和瓶颈制约,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努力描绘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澜沧县:茨竹产业让群众生活“节节高”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鲍茜茜 杨梓 文/图) 初冬,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茨竹又到了收获的季节,一棵棵深埋地下的笋芽拔地而起,为这个初冬增添了别样的风景。竹塘乡茨竹河村的笋农们穿梭在竹林间,忙着采摘、剥笋、分拣、搬运、烤制,一派热火朝天的喜人景象。 近年来,澜沧县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和林地资源,在西南林业大学竹藤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指导下,采用“公司+农户+科技+市场”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茨竹产业。澜沧青山竹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3家个体经营户共同努力,联合相关部门按照竹林管护技术要求进行管护。同时,通过航空、高铁、高速公路进行运输,将新鲜竹笋、新鲜野生菌、新鲜木姜子等当地特产运送到成都、重庆、昌宁、西双版纳、思茅、河口、临沧等城市的餐桌。 茨竹是茨竹河村的支柱产业之一,有管理方便、生长快、见效快的特点,加之茨竹收获期在秋末冬初,与竹林内野生木姜子、野生菌错峰采收,深受笋农的喜爱。茨竹河村共有茨竹面积24500亩,自今年9月开采以来,产量达650吨,成为群众增收新亮点。 
文龙镇:金菊花成为群众“幸福花”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卢东 阿洪翠 杞志行 文/图) 近日,走进景东彝族自治县文龙镇瓦伟村金菊花育苗基地,只见金菊花苗青翠欲滴,长势十分喜人。瓦伟村金菊花育苗基地发挥党员示范作用,通过集中连片流转土地,有效盘活农户的闲田资源,实现剩余劳动人口就业,群众有了收益,生活有了奔头,金菊花成了村民的“幸福花”。 瓦伟村金菊花育苗基地占地面积12亩,承接代育全县8个乡(镇)1250亩绿美行动规划种植的金菊花苗,共带动脱贫人口、三类人员及周边群众就近就业800余人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左右。 据了解,2021年,文龙镇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率先引进金菊花产业,在文龙镇青龙村、瓦伟村试种植300余亩。2022年上半年,文龙镇种植1000余亩,实现产值300余万元。同时,文龙镇以“公司+三农服务部(村级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金菊花种植加工企业,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巩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现已形成集种植、观赏、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金菊花产业链。 
坝溜镇:三岛柴胡为群众提供“致富方”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吕晶 简莉莉 文思琦 邓燚霞 王普江 文/图) 近年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坝溜镇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打造“生物药材之乡”,在引进种植重楼、三七、黄精之后,又把种植周期短、成本低、价格高的三岛柴胡引入群众家,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2021年以来,坝溜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云南好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坝溜镇发展三岛柴胡种植,通过“技术+市场”的种植模式,由公司负责技术指导,种植户与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合同,确保药材销路有保障,达到互惠共利的目的。 据了解,2022年,坝溜镇8个村共种植三岛柴胡620亩,涉及农户285户,预计产值可达100万元,三岛柴胡为坝溜镇群众提供了“致富方”。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