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艾嘎 奚川江 文/图) 虽已入冬,西盟佤族自治县的山林谷地依然绿意盎然,农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米荞、无筋豆、小麦、玉米等冬农作物丰收在望。 作为西盟县的传统冬农作物,米荞在无化肥和无农药的环境中生长,以丰富的营养价值,被西盟群众视为自然界最珍贵的“馈赠”。“这几年米荞卖得好,我家去年种了8亩,全部都卖完了,今年我扩大了种植面积,种了10亩,预计产量会在1000公斤以上。”永帮村二组村民岩选说。 近年来,西盟县坚持在“冬闲田”上种植特色农作物的思路,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冬农产业,不仅优化了冬季农业的产业结构,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把农闲时间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农忙时间。 在勐卡镇莫美村的无筋豆种植基地里,一排排整齐的无筋豆生机勃勃。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开花坐果关键期,豆农们穿梭在一排排豆架间,做好引藤上架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前一到冬季,大部分的地都是闲置着的,现在我们都忙着种植无筋豆,因为效益好、周期短。去年我家种了4亩,才3个月的时间,就有1万多元的收入。”莫美村二组村民娜英说。 作为西盟县新兴的冬农产业,无筋豆种植充分利用了水稻种植后的冬闲时节,形成了“水稻+无筋豆+无筋豆”一年三茬的种植模式,改变了过去老百姓传统的一茬种植习惯,提高了土地亩产值和土地利用率,让西盟群众尝到了“甜头”。 2022年,西盟县米荞种植面积8821亩,预计产量598吨;无筋豆第一季种植面积为837亩,预计产量1088.1吨。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