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正文




业兴村美民富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2/12/21/ 09:43 点击:

 

普洱市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翻身仗”

普洱日报讯(云南日报记者  胡梅君)   近年来,普洱市坚持走产业化的路子,以县域大经济带引村级小产业,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级党组织走上前台、主动作为,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不久前,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镇允山村红壤农民专业合作社举行2022年首批牛油果资金分红大会,受益群众开心地数着手里的钱,交口称赞合作社给他们带来的收益。允山村党总支按照“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盘活资产,带着村民种植牛油果共同致富是普洱市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孟连县把牛油果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20个村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参与种植、销售和分红,实现特色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双融合、双发展。

过去,单靠村级的力量发展集体经济,偏重小种散养的传统模式,形不成规模、做不出特色,扛不住风险,更带不动群众。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文华村党组织充分整合分散的资源,牵头把土地流转集中起来,与龙头企业合作,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489万元,既组织群众入股分红,又促进了市场主体壮大和本地劳动力就业,增强村级集体的自身“造血”功能,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大蛋糕”。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逐渐壮大,收益不断增加,集体经济收益不会用、不敢用、不好用等问题也日益显现。为充分解决这一问题,普洱市及时出台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指导意见,各县(区)立足实际制定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和凝聚群众的能力。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把集体经济收入与村组干部工资绩效挂钩,明确用于发放村组干部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的比例为30%,提高了村组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动性。思茅区将收益分配工作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结合,把不低于40%的收益用于扩大再生产,通过“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集体与村民之间的利益纽带,调动村民广泛参与和融入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形成与村干部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规定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和使用,必须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报乡(镇)审批同意后才能列支,推动乡(镇)履行好监督责任,同时对财政所、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责任进行细化,规定收益分配方案、资金使用及发放情况,督促村级定期公告公示集体经济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景谷县:移民迁出新生活

本网讯   日前,走进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勐班乡芒旺村,统规自建的移民房鳞次栉比,宽阔的水泥路向四面延伸,卫生室、太阳能路灯、公厕、村活动场所一应俱全。

勐班乡芒旺村是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移民373户1212人,2013年启动建设,2015年完成移民搬迁。“我们以前是在芒海村,搬迁之前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都比较差,就医就学很不方便。糯扎渡水库移民政策实施后,搬到勐班集镇旁边,基础设施条件都比较完善,就医就学也很方便,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芒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陶文进介绍。

有了新变化的不仅是移民村的环境面貌,还有不断致富的村民。李国建一家原是碧安乡迁德村村民,来到新家园后,李国建利用移民安置补偿剩余资金开始尝试养殖肉牛,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家从最初只养殖几头肉牛发展到现在的20多头,李国建也成长为肉牛养殖的行家里手。

为提升移民群众的致富本领,近期,由景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牵头组织的移民技能培训班在各乡(镇)的移民安置点陆续开班,移民们在家门口学习中式烹饪、家政服务等技能,现场很是热闹。景谷县还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等级证书和实用技术培训,努力使培训学员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同时,为进一步拓宽移民后期扶持渠道,景谷县还采取直补到人和项目的方式大力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解决移民村群众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引导移民群众融入移民地,为发展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李大忠是民乐镇兴民村村民,属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征地搬迁移民,2011年从半坡乡搬迁至民乐镇至今已有11年。搬迁后,李大忠获得兴民村资本金项目借贷后期扶持互助资金10万元后,便大力发展甘蔗产业,目前,李大忠在移民安置区共租地种植甘蔗150亩,年收入有15万元左右。

像李大忠这样的移民还有很多,在国家实施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地方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更多人选择外出务工和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移民较搬迁前经济收入和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据了解,景谷县是全市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工作任务较多的县(区)之一。为做好移民工作,景谷县以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工作目标,共完成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12894人,建设14个农村移民安置点和益智集镇整体迁建,共涉及移民后期扶持人口17135人,累计投入移民资金37.5亿元,其中投入移民后期扶持专项资金3.14亿元,实施后期扶持项目136个。

景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主任谢斌介绍,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既要解决“搬得出”的问题,还要充分运用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推进实施好后扶项目,这是移民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所在。“十四五”期间,景谷县规划后扶资金3.15亿元,主要用于美丽家园、移民新村、产业转型升级等38个项目,进一步推动搬迁安置及后扶工作迈上新台阶。(通讯员  尹玲  周翔宇  自之平  文/图)

 

孟连县首家无土栽培草莓试种成功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谢鑫莹  李豪  胡贵红  李新飞)   近日,云南绿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镇开展的无土栽培草莓试种获得成功,这是孟连县首次实施无土栽培的水果。

据了解,无土栽培草莓是使用“椰糠无土栽培”技术,利用立体种植方式,浇灌营养液促进其生长。与传统种植的草莓相比,通过无土栽培生产的草莓具有无农残的优点,草莓全部挂在空中,果实不接地、不染尘,不仅采摘环境干净整洁、方便轻松,产量也比陆地平面种植高3倍以上,成熟后的草莓色泽、口感、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

据悉,孟连县无土栽培草莓采摘可持续到明年4月底,每公斤售价为80元,虽然价格比传统种植的草莓要高,但因其生态和口感佳,得到不少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目前,试种成功的草莓收入可观,日营业额基本可达到3000元左右。

 

半坡乡“小喇叭”发挥“大作用”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王景  罗舒云)   每天早上7时、中午12时、下午18时,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半坡乡各村组的“小喇叭”都会准点“发声”,及时把一些急需向老百姓宣传的政策、热点传播出去。目前,全乡共在9个村78个村民小组安装“小喇叭”。

“喇叭里经常播放安全生产、农技、防范电信诈骗等科普知识,我们边干农活边听广播,既能了解最近发生的大事,还能解疲乏,很受大家欢迎。”说起“小喇叭”,正在地里干农活的张大哥连声称赞。

不仅如此,“小喇叭”还有监督作用,每当谁家不爱护乡村卫生,家里脏乱差,不参与集体公益事业,“小喇叭”就会在全村播报,以此督促乡亲们爱护卫生,共建文明村庄。

据统计,今年以来,半坡乡“小喇叭”累计播出时长9855小时,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

 

多彩墙绘扮靓宁洱“小渔村”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蔡明洁   文/图)   连日来,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普义乡普胜村半坡移民安置点,几名专业人士正在对房屋墙体进行彩绘。

据了解,此次墙体彩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为主题,以书画结合的方式,扮靓山村,传播正能量,让乡村新生活、新气象、新风貌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文明氛围。

半坡移民安置点还通过开展房屋提升改造、村内路面破损路段修复、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村庄绿化亮化、产业扶持等工程,让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双管齐下”。

如今,走进村子里,道路干净宽敞,庭院整洁温馨。村民李胜告诉笔者:“我们村子真是越来越漂亮。”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西盟县:创新治理“三部曲” 建设绿美新 ... 下一篇:推动乡村振兴 绘就“村美民富”新画卷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