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正文




“冬闲”变“冬忙”群众增收有门道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2/12/24/ 10:27 点击:

 

景东县15万亩蔬菜进入采收期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薛顺琳  自添福  李娟  文/图)   连日来,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文龙、大街等13个乡(镇)的15万亩蔬菜相继进入采收期,村民们忙着采收成熟的蔬菜。

景东县境内无量山、哀牢山东西对峙,澜沧江、李仙江、者干河穿流而过。依托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景东县以“公司+村三农服务部+农户”的模式发展蔬菜种植。据统计,2022年,景东县共种植蔬菜15.25万亩,产量19.67万吨,产值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亿元,增幅13.79%,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同时,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产销储”方式,推进原料生产、精深加工、体验展示、物流销售有机衔接,投资1.1亿元启动建设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启动建设蔬菜产业示范园区1个,蔬菜交易中心1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58个;启动创建蔬菜产业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10个、专业示范社30个、重点企业5个、省级专业示范社5个。并以订单联动技术服务,完成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1.6万余人次,新培育蔬菜种植户0.8万户;以订单联动蔬菜保险,蔬菜企业订单保护、保险企业保险保护农户共1.1万余户。景东县在优化现有15万亩蔬菜基地布局、建成景东县蔬菜冷链物流中心的基础上,新规划拓展布局10万亩以上的蔬菜基地和5条以上蔬菜加工生产线,谋划种业开发,向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出口蔬菜,不断形成和完善“产学研”“产供销”“产城、产旅融合”体系,力争到2023年,全县新建标准化蔬菜基地2万亩,提升改造标准化基地3万亩;到202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3.1万亩,实现综合产值35.45亿元。

 

芒信镇开办“田间课堂”助力冬农开发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谢鑫莹  魏明)   近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信镇在岔河村组织开展四季豆种植培训。

培训邀请云南垦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分别就土地备耕、播种方法、滴灌安装、水肥运用等内容进行现场讲解,并对挖坑、搭架等技术细节进行示范教学。培训中,农户踊跃提问,专业技术人员一一解答,并纠正了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农户们纷纷表示,此次“田间课堂”内容贴近农户实际,通俗易懂,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田坝乡党建引领助冬种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刘晓娅  周洁)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田坝乡按照“党建引领发展、产业兴乡富民”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做好冬农开发。

工作推进中,田坝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后,决定发展适宜本地的鲜食大蚕豆种植,村党总支还与镇沅林鑫农业有限公司签订蚕豆种植收购协议,公司按每公斤2元保底价随行就市回收,进一步保障群众收入,增强抗风险能力。田坝乡还邀请县农科局农业技术专家开展蚕豆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确保大蚕豆的品质及数量。

截至目前,田坝乡已在田坝、岔河、胜利、李家、瓦桥5个村建立起蚕豆种植试点,种植鲜食大蚕豆268亩,预计纯收入可达67万元。下一步,田坝乡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抓好现有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冬农蔬菜、茶叶等主导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镇沅县供销合作社助推全县冬早蔬菜产业发展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陈云波)   近年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组织优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中的指导优势、在农村冷链物流补短板项目建设中的职责职能优势,结合全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特点,做好“菜篮子”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惠民生等工作,助推全县冬早蔬菜产业发展。

夜幕降临,由镇沅县勐大镇供销合作社组织成立的地管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蔬菜收购点异常热闹,周边村寨的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合作社冷库仓储集散中心售卖当天刚采摘的豆子、西葫芦、辣椒等蔬菜。村民付强说:“今年我家种了8亩西葫芦,产量非常高,才采摘半个月就将近10吨,全部采完预计产量会有30吨,按照现在每公斤1.2元的市场价格来算,预计会有4至5万的收入。”

据勐大镇供销合作社主任周人杰介绍,镇沅地管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运营以来,通过供销合作社农资销售网络渠道采购农药、化肥、种子、地膜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料,按计划分批次交付到合作社社员手中,通过以点带面发展冬早蔬菜种植,带动惠及周边6个自然村600余户农户1900余人,种植面积3182亩,预计实现产量5236吨,产值2812万元。合作社采取“社员+农户+服务”形式抱团发展,为当地种植户提供蔬菜育苗、土地托管、技能培训、物资采配、产品收购、包装加工、冷藏仓储、集中货运、统一销售在内的各类产业发展服务。合作社还先后投资158万余元建成容量1110立方米的农产品冷链仓库1座,采购自动化蔬菜育种设备1套,搭建1000平方米温室育苗大棚1座,签订长期运输合作协议车队4个,有效辐射带动勐大镇24个行政村及周边振太镇、按板镇以及景东彝族自治县和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部分村组群众发展蔬菜种植。

据了解,合作社成立以来,有效带动社员实现户均收入超1.3万元,其他群众实现户均收入近0.8万元。

 

碧安乡冬农开发“有钱途”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罗红光)   近年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乡加大冬农开发的力度,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景谷章元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章元告诉笔者:“今年气候条件较好,通过总结经验,今年农户蚕豆种植管理情况很好,每亩可生产蚕豆1.4-1.6吨,按照今年合作社保底价每公斤5元计算,每亩蚕豆可产生经济收益7000-8000元左右,扣除成本利润还是非常可观。其他的荷兰豆、无筋豆、人生果等均价都比去年高,预计今年整个冬农开发种植收益会比较可观。”

“去年我与景谷章元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2亩蚕豆种植合同,保底价每公斤3元,最后亩产1.8吨,2亩总收入10800元。今年我增加种植了2亩,合作社保底价提高到每公斤5元,今年的冬农蚕豆种植收入肯定会大大增加。”碧安乡上寨村蚕豆种植户白茹亮满脸笑容。

因为条件的限制和技术的落后,碧安乡很多农田种一季就放荒,随着条件的好转和技术的提升,闲田变成了群众增收的“钱”田。今年以来,碧安乡冬农开发冬早蔬菜种植3500余亩,冬玉米种植6200余亩,冬小麦种植540余亩,其中以“农户+专业合作社”模式开展订单农业种植规定品种蚕豆315亩,荷兰豆102亩,人生果85亩,无筋豆217亩。

 

通关镇提升冬季农业开发效益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丽萍 周丽丽)   为切实抓好2023年的小春生产和冬农开发,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早谋划、早落实,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全力提高小春生产和冬农开发的综合效益。

“在村第一书记的动员下,今年我家的15亩土地都用来种植糯玉米,可以种植3季,采收36吨,收入有9万元左右。”通关镇活田村芒峨中寨村民张建华对收入很满意。

据统计,截至目前,通关镇共种植辣椒1800亩,预计产量1440吨、产值504万元;冬油菜1500亩,预计产量180吨、产值90万元;冬蔬菜4148亩,预计产量3318.4吨、产值663.68万元;冬荞9500亩,预计产量1140吨、产值513万元;小麦6220亩,预计产量1244吨、产值422.96万元。荷兰豆、无筋豆、冬糯玉米等冬农作物也稳步推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网红村”里新图景 下一篇:发展特色产业 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