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正文




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加速度”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3/01/18/ 10:04 点击:

 

澜沧县:科技助农发“羊”财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鲍茜茜  杨梓  文/图)   近年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依托中国工程院科技人才力量,在朱有勇、印遇龙两位院士及其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采用“科技+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借助产业发展红利,大力推进全县湖羊产业滚动发展。

据了解,2022年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在澜沧县推出湖羊养殖项目。项目由普洱天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投资1亿元用于建设标准化湖羊良繁基地,分2期进行投资建设,预计3年建成投产,基地占地面积260亩,建设标准化全自动高架羊舍41000平方米,养殖区建设自动饮水、自动消毒、自动出粪、TMR自动拌料、自动喂料和自动降温系统。截至目前,澜沧县湖羊良繁基地养殖区有能繁湖羊存栏4500只。今年以来,澜沧县已有勐朗镇、发展河乡、大山乡、上允镇、文东乡、糯扎渡镇、糯福乡、竹塘乡、谦六乡、雪林乡、拉巴乡、酒井乡、东河乡30个村48个村民小组59户农户报名养殖湖羊2763只。

据普洱天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钱伟锋介绍:“湖羊属中国绵羊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繁殖力强、耐粗饲、耐高温、耐寒冷等特点,生长发育快、养殖成本低、饲养周期短、投资效益高,既环保又节省劳动力,经济又实用,计划到2024年9月,在澜沧县湖羊良繁基地存栏30000只,年出栏80000只,带动农户增收4800万元。目前,公司还与农户合作种植巨菌草用于湖羊喂养,节约饲料运输成本。”

竹塘乡党委副书记(挂职)、云山村第一书记王庆告诉笔者:“院士将湖羊养殖产业引入澜沧县,就是要带动更多村民共同养殖,年内我们计划扩大湖羊养殖规模,实现‘一只湖羊富一方百姓’。”

勐朗镇老街村南本河村民小组村民李妹激动地说:“我家想养殖湖羊,但是没有养殖的经验,就先到基地务工学习湖羊养殖技术,现在我们不仅学到了养殖技术,而且每个月还可以领到3000元的工资,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宁洱镇:党建引领促发展  多元模式助增收

普洱日报讯(“宁洱先锋”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全面推动各村(社区)多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2年,宁洱镇实现20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其中16个村达20万元以上。

项目牵引促发展。围绕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产业项目支撑、持续增收能力弱等问题,引导各村发挥地域优势,引进关联度高的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做强做优村级集体经济。如用好上海对口帮扶资金和东西部扶贫项目资金,陆续实施了民政村冷链仓储项目、化良村袋泡茶精加工厂建设项目、温泉村和民主村现代农业肉牛产业科技园建设项目、中药材初加工建设项目,增加村级“造血功能”,带动全镇发展。

产业带动创增收。以“党建+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结合实际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中草药等产业,带动群众和村集体双增收。如民主村充分利用闲置资源,通过村企共建,因地制宜发展肉牛养殖;化良村引入龙头企业带动养殖业发展,进行袋泡茶精加工、无土栽培小番茄种植;硝井村、谦岗村采取“党总支+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烤烟、冬农蔬菜,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增收。

盘活资源挖潜能。引导各村全面摸清村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盘活闲置资产,让“沉睡”资产变为增收“活水”。如民政村结合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成立宁洱县首个村集体经济超市——宏民超市;有序推动农民土地流转,将零散的土地进行整合出租,打造茯苓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小南国种植采摘园。与此同时,宁洱镇党委政府大抓招商引资,引入国药集团宁洱县上生单采血浆有限公司落地新民村,9年的房屋租赁将为村级集体经济累计增收370余万元。

抱团发展聚合力。整合挖掘相邻村资源、产业优势,发挥经济强村辐射带动作用,抱团发展、共建共享、互利互惠,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利益共同体。如民主村党总支联合周边村党组织,挂牌成立胜誉肉牛养殖合作社,探索“村党总支+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集繁育、育肥、冻改、饲草加工、粪污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现代肉牛良种繁育场,发展壮大肉牛产业。

自主经营谋出路。用好各村村级合作社的同时,结合实际,分别成立新塘村心棠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民主村宁洱博宇工程服务部、东城社区家和综合服务公司进行实体运营,在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发展业务,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实现增收。

  

永平镇:“冬闲田”变“致富田”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杨舒涵 杨秋霞)   近日,走近位于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迁营村罕那村民小组,只见一片绿意盎然,豌豆、甘蔗、向日葵等经济作物长势正旺,村民们忙着施肥、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了解,这片170余亩的土地在半年前还是一片稻田,秋收后,为提高闲置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收入,罕那村民小组村民积极投身冬农开发,在田里种植豌豆、花卉、大棚蔬菜等冬季经济作物,并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让“冬闲田”变“致富田”。村民王亭婷就是在豌豆田里务工的一员,采摘、分拣豌豆是她的日常工作,冬季务工时间虽只有两、三个月,但也能在春节前增加3000元左右的收入。

据罕那村民小组组长刀有明介绍:“入冬后,我们村民小组对外转租了90多亩田地,三个月下来每亩田能收租1800元,土地租出去后也给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最近豌豆开始采摘了,仅工时费每人每天就有110元。目前,小组共有74户人家流转土地,约50人在田里务工。”

村民刀开祥是罕那村民小组的豌豆种植大户,眼前绿油油的百亩豆田仅他一家就占了10余亩。刀开祥告诉笔者:“过去,水稻丰收之后约有5个月的时间土地是放荒的,引入豌豆种植后,‘荒地’变成‘产业地’。豌豆种植周期短,经济效益好,产量高的时候一亩田能收800公斤,按今年的市场价格,一公斤能卖20元,一年下来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

近年来,永平镇大力发展冬农开发,引导群众种植冬玉米、冬大豆、薯类、油菜等冬季绿色经济作物,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2022年以来,永平镇共完成冬季农业生产5万余亩,约能创造经济价值4至5亿元,切实让闲置农田发挥出经济效益。

 

和平镇:发展壮大香橼佛手产业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缪春  郭卫东)   近日,智惠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向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和平镇那壮村农户支付1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增种600亩香橼佛手未来5年的土地租金和土地翻新、道路修建、喷淋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和平镇坚持以产业兴旺为目标,不断探索助农增收的发展新模式,致力改变村集体薄弱等现状,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村党组织+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和平镇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和平镇香橼佛手种植面积已达1800亩。

据智惠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范绍荣介绍:“公司始终坚持发展共赢的理念,着力加强与村、组合作,从栽种到管理,企业用工均为当地群众,为提高当地群众的务工收入,助推乡村振兴贡献企业力量。”

  

毕库村:烟后种苦荞  带来甜日子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蒋浩  文/图)   近日,走进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毕库村,只见村民们正忙碌地晾晒苦荞。

毕库村上鱼塘村民小组农户李云芝告诉笔者:“去年家里种植了10多亩烤烟,有6万多元的收入,现在又把烟地拿来种植苦荞,增收1万多元。”

据了解,毕库村光照充足,产出的苦荞品质高,每年12月到次年1月是收割苦荞的季节,商贩都会到寨子进行收购。2022年,毕库村共种植苦荞1600多亩,预计产值可突破300万元。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普洱市乡村振兴观察】开启一朵花的“云上 ... 下一篇:镇沅县以有力有效监督保障推进乡村振兴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