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春分时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城子三寨绿意盎然。走进傣族织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咪宰金家,庭院里凉风习习,几盆翠绿的兰花随风摇曳,在傣家吊脚楼一楼,摆放着各种茶叶产品和款式各异的织锦手工艺品,满是花草的庭院中,坐满了来自远方的游客。 转动的纺织机跟随着咪宰金从少年走到了老年,94岁的咪宰金身体健朗,手指在纱线中灵活穿梭。此时咪宰金的女儿玉留香正一边泡茶,一边给客人介绍整董镇的发展变迁。经营茶店、当义务讲解员……自整董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来,这个傣家女儿从来都没有闲下来过。 长期以来,整董镇积极推进乡村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梳理古村落个性和边地文化,在做好风貌保护的同时实现宜居宜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这里休闲观光旅游。 看着家乡的变化,玉留香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信心,于是在家中开起了茶室,还开了一家网店售卖傣锦和茶叶。玉留香告诉笔者:“长在深山里的古老茶树需要人知道,穿梭在傣寨竹楼下的傣锦也需要更多的人为其魅力所倾倒。”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兴起,2022年3月,玉留香又想到借助新媒体的平台优势,通过直播缩短非遗文化和大众之间的距离,为省级非遗文化傣族织锦的推广打开更加广阔的天地。 玉留香说:“我希望能通过抖音平台,让更多人知道傣锦,与此同时,我也会在直播间介绍一些家乡的旅游资源,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来整董旅游。” 在整董镇,借助乡村旅游东风创业就业的除了傣家女儿,还有一些外来媳妇,她们也都在乡村旅游中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这几年整董的变化很大,寨子越来越美,产业越来越兴旺,我家还拿到6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盖了新房子,开了农家乐,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眼前这位老板娘叫玉旺,是11年前从老挝远嫁过来的,除了她,城子三寨还有20多位老挝媳妇,她们不仅融入当地生活,还积极参与各类文艺演出,学中国话、唱中国歌曲,也教村里人跳老挝舞,大家在家门口找到了创业就业的机会。 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整董镇共接待游客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余万元,让村民们尽享“生态红利”。 (通讯员 王耀萱)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