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江城县康平镇界碑村驻村工作队) 近年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康平镇界碑村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村中心工作,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为主线,坚持发展性帮扶措施与政策性临时兜底相结合,织密织牢防返贫网。 内外力量相结合,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整合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挂包帮扶责任人等力量,构建“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员+小组干部+帮扶责任人”网格化工作格局,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线上线下相结合,确保精确识别。根据每月入户走访排查不少于2次的工作要求,常态化开展监测排查工作。加强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推广使用,利用小组微信群、小组群众会议、党员大会等渠道,引导农户通过政府救助平台申请救助服务。认真开展监测对象“回头看”工作,坚决防止发生“错评”“漏评”“返贫”,做到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退尽退”,切实做好常态化动态监测管理工作。 造血输血相结合,确保精准帮扶。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以返贫风险和发展需求为根本,结合农户实际,分级分类织密织牢防返贫网。针对132户缺土地的一般脱贫户,主要采取劳务输出、就地就业、技能培训等发展性帮扶措施帮助其稳定收入来源,提升发展能力;针对5户因孩子上学无力负担的一般脱贫户,安排1名驻村队员为其申报“雨露计划”、国家助学贷款等相关补助,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针对4户缺劳动力、12户因残、5户因病的一般脱贫户,协调特色种植、畜牧养殖等产业及金融帮扶,组织劳务输出、护林员、护路员等就业及公益性岗位帮扶,采取资产收益扶贫分红等增加财产性收入帮扶,安排低保、临时救助等综合兜底保障,输血造血并重,确保持续增收。针对5户缺土地、因病、因残的脱贫不稳定户,2户因病边缘易致贫户,1户因病突发重大困难户,逐户制定“一户一方案”,积极对接协调民政、社保等部门,及时落实低保、临时救助,多措并举确保收入稳定不返贫。2022年,共组织村组干部、农户参加坚果、茶叶种植技术培训60余人次,组织开展“界碑夜校”2期30余人次,组织就地务工及外出务工237人,帮助销售蔬菜、柚子等农副产品0.71万元。2022年,界碑村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4042.09元,较2021年增长17.12%。 巩固提升相结合,厚植发展动能。充分利用挂包单位技术、人才、行业优势及各种社会资源,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补齐村庄发展短板、凝聚发展动能。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3714.90余万元,用于伴月广场、古树广场、旅游公厕、百姓大舞台、农特产品交易中心、污水处理及排水等19个项目建设,不断夯实村庄脱贫根基,提升村庄发展动能。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