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何有刚 文/图) 一个数量为25头的亚洲象群陆续走出林子,群体中共有五六头小象,其中2头个头较小的象宝宝始终被4头成年象保护着,由于数量众多,所到之处尘土飞扬。这是记者近日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康平镇大树脚村看到的象群活动的景象。“2头小象是去年七八月份出生的,长得很健康。”江城县亚洲象监测员郭兴祥说。 
记者从普洱市林草局了解到,亚洲象出生率较低,从怀孕到小象出生需要18至22个月,是亚洲怀孕周期最长的哺乳动物。在普洱市不同区域的多个象群都有了象宝宝,仅2023年,在普洱市境内出生的象宝宝就有9头,迎来了罕见的“婴儿潮”。亚洲象出生率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普洱市多年来对亚洲象的持续保护。 “普洱市购买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已将近十年,2023年还提高了购买保险标准,百分之七八十都用在了象损农作物补偿。2023年,稻谷补偿由每亩810元提高到每亩1538元,玉米补偿由每亩690元提高到每亩1017元。”普洱市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湿地管理科高级工程师杨勇介绍,近年来,普洱市通过不断增加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投保资金,稳步提高补偿标准,切实保障群众损失的农作物、经济作物及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调动当地群众主动参与保护亚洲象的积极性。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