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是个爱跳的民族。每逢订婚、嫁娶、成人礼、重大节日,彝族同胞都要跳上一跳,可谓“无跳不欢”。 彝族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彼时,舞蹈是彝族先民进行祭祀、祈求丰收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彝族舞蹈逐渐从宗教仪式中脱离出来,经过演变和发展,变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 舞蹈种类因彝族支系、居住地区的不同有所区别,包括三跺脚、跳菜、三弦舞、左脚舞、烟盒舞等。生活在普洱的彝族,舞蹈类型主要为三跺脚、跳菜、绵羊舞、龙纵舞等。 三跺脚又称跳笙打歌、芦笙舞等,是在普洱广为普及的彝族舞蹈。 (通讯员 李冬梅 摄) 跳菜又被称为“吾多哈”,意为出菜,是景东彝族自治县安定镇的传统民俗活动。 (通讯员 罗中儒 摄) 绵羊舞是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正兴镇彝族群众中流传着的一种古老的舞蹈。绵羊舞场面热烈奔放、特色鲜明,村民们身披蓑衣、手持羊头棍,有的扮演赶“羊”的人,有的扮演领路的人,也有的扮演“羊群”。 (通讯员 罗丹 摄) 龙纵舞在思茅区南屏镇曼连社区高家寨村民小组广为流传。龙纵舞不限人数,但一定要配成双。舞蹈总共分4段,舞蹈全程8分钟左右,舞步变化多样、轻巧灵活。 (记者 李超 摄)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