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如何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近年来,为不断满足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普洱市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整合资源、优化服务、老人受益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优化升级服务设施,积极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切实解决好老年人养老问题。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黄芸芸 付天美)从每年3个专业3个班级到如今的14个专业20个班级,从招收学员100余人次到如今的700多人次……自成立以来,思茅区老年大学牢牢把握“党建领航、政治立校”的办学方向,以加强规范化建设为主线,在办学实践中“求规范”,在规范办学中“上水平”,全力打造优质的老年大学。如今,在思茅区上老年大学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踏进校门,学习才艺、结交朋友,晚年生活从“养老”变成了“享老”,展现了别样“夕阳红”。 (思茅区委老干部局提供) 奏好办学“先行曲”。改扩建后的思茅区老年大学,青瓦白墙、古树红窗,面貌焕然一新,各类教学设施得到提升改善。老年大学建有老党员活动室、健身室、舞蹈室、晨练场、羽毛球场等场所。考虑老年人身体情况,优化配置舒适型楼梯、卫生间扶手、无障碍通道等便利设施。2023年以来,思茅区7个乡镇(街道)挂牌成立了老年大学分校,不断改革完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学制设置,扩大了办学规模,推进“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 奏好教学“奋进曲”。加强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提高老年大学办学质量,让老年大学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专业素质高、责任意识强、道德修养好,有爱心、有耐心、有情怀的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并通过学员满意度测评、学校考评等综合评价的方式,逐步强化师资力量,努力打造一支满足老年教育需求且稳定优秀的师资队伍。同时,聚焦教学质量提升,指导教师根据老年人特点,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的专业性、针对性和质量性。探索开设中医养生、诗歌朗诵、瑜伽等特色课程,创新第二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 奏好特色活动“共鸣曲”。与思茅区各社区、秀舞工作室互联共建、资源共享,推进老年大学分校和教学点教学,采取“点单定制”的方式,开设旗袍美学、零基础古典舞、书法等课程,丰富老年人的文体活动。紧扣老年群体实际需求,举办校园趣味运动会、文艺展演、知识讲座、书画摄影展等,吸引老年人走出家庭“小圈子”,融入社会“大环境”。同时,积极探索“活动在课堂奉献在社会”志愿服务模式,成立思茅区老年大学银发志愿服务队,为学员们发挥余热、贡献银发力量搭建平台,先后组织开展“送廉洁书画进乡村”“带福回家瑞龙送福”“森林防火广宣传”进街道进社区等活动。 奏好管理“交响曲”。建立健全管理层相关制度,建立校务会工作制度、教务处工作制度、班委会工作制度,对校务会、教务处、班委会的工作进行规范明确。开展应急处突的培训和演练,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提高学校后勤保障能力。由各班学员民主选举班委,切实发挥学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每学期召开教师班委座谈会,发出征求意见表,向学员征求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