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热点 >> 转载 >> 正文




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溯源流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4/10/07/ 20:15 点击:

 

杭州,江南水乡的代表,既有西湖的柔美,也不乏钱塘江的壮阔。而在距今5300年至4300年,这里也同样矗立着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良渚古城。这座古老的城市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是我国第55处世界遗产。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工作。

良渚遗址考古和文化研究工作始于1936年。当年11月,西湖博物馆工作人员施昕更在良渚镇棋盘坟附近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了几片黑陶,并向馆里提出了发掘申请。由此,良渚考古的序幕正式拉开。

1959年,考古学家夏鼐将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史前遗存命名为“良渚文化”。随后,反山、瑶山等遗址被陆续发现,出土大量陶器、石器、玉器。

然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新世纪初,良渚遗址陷入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当中。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良渚文化博物馆的会议室里听取情况汇报。会场上有人汇报湖州地区6家石矿关停工作受到阻力,影响遗址安全。习近平当机立断,于次日赶到湖州调研。很快,这几家石矿场彻底关停。

在习近平的关心指导下,良渚遗址保护工作渐入佳境。2007年,格局完整、规模宏大的良渚古城重现人间,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此后几年,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坝遗址也陆续出土。

2019年7月6日,在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会主席一锤定音,中国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遗”。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良渚文化的发掘与保护让悠久的中华文明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每一块铸就民族血脉的基石上,正深深镌刻下文化自信的印记。

本文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 ... 下一篇: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丨巨变刻进山河大地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