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宋丹 刘依然)普洱市持续扛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责任,多措并举,奋力续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10万名群众告别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易地搬迁“搬”出幸福新生活。 抓实动态监测帮扶“守底线”。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积极采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以及小额贷款等方式,至少落实一项产业就业开发式帮扶措施,引导其勤劳致富;对无劳动能力兜底保障的监测户,强化低保、特困供养、基本医疗、养老保险等兜底保障政策,提高保障水平;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先行落实帮扶措施。根据易地搬迁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和发展需求,逐户制定收入增长“一户一方案”,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抓实就业帮扶“增收入”。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保存量、拓增量,抓培训、落实效,脱贫人口就业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组织实施以工代赈专项项目,并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大力推广以工代赈,吸纳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2024年,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5个,总投资7748万元,争取中央预算、中央财政、省财政资金7748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935万元,支付资金3220万元,累计吸纳农村群众务工965人,已发放劳务报酬982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2024年,全市在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项目109个,总投资56.94亿元。 抓实产业发展“提动力”。选择适合安置区发展、带农益农效果明显的产业帮扶项目,通过内培外引,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农村集中安置区规划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2024年,投入后续农业产业项目65个,投入金额5901.87万元;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搬迁户12072户47375人;安置点特色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78个;对搬迁户开展技能培训35075人次。大力实施消费帮扶,组织开展2024年“消费帮扶新春行动”,采购帮销脱贫地区农副产品达1.7亿元。截至目前,销售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农副产品金额达4.38亿元。 抓实设施完善“补短板”。积极争取各领域资金支持,全面提升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2024年,共争取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安置区项目4个,以奖代补资金170万元;争取“补短板促发展”项目1个200万元;实施以工代赈专项项目15个,其中用于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建设项目4个,下达中央资金1929万元,有效补齐了农村生产生活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短板,村、组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抓实社区治理“促融入”。健全基层组织,强化基层治理,全市386个集中安置区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和自治性组织全覆盖。通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依托网格员、志愿者,综合开展环境评比、文娱活动、矛盾纠纷调处、志愿帮扶和生活便民综合服务,引导群众形成科学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抓实统筹协调“强保障”。落实普洱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召开普洱市2024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专题暨市级部门联席视频会议,对后续扶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按月调度搬迁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工代赈吸纳就业、消费帮扶等工作,全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取得新成效。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