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各县(区)充分利用当地的乡村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并通过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打造了一批集旅游、度假、康养等于一体的特色综合体,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本网讯(通讯员 王庆雨 郑俊 何松雨 文/图)近年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凤山镇立足景谷“后花园”和打造“精品小集镇”的定位,深入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壮大“产”的规模,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持续推进周末经济发展。实现“掘一个特产、兴一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的连锁效应,有效推动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扎扎实实走出了一条具有凤山特色的“周末经济路”。 挖掘“土”的资源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凤山镇素有“茶盐古镇温泉凤山”的美誉,所辖抱母村历史上曾是普洱府威远厅署所在地,辖区内既有省内唯一的咸水自流温泉芒卡温泉,又有“段家大院”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镇位于“景景镇”三县交通要道,离景谷县城25公里,近城区位优势明显,在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有明显优势。凤山镇坚持深挖产业潜力,围绕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周末经济,建设了芒卡熙康云舍温泉酒店、海子寨咖啡、泊云普洱茶庄园、慢叁慢文化旅游度假庄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和休闲文旅庄园。因地制宜挖掘并用好“土”资源,打造了以休闲养生,田园体验、特色农家乐为主的“周末经济圈”,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持续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累计促进群众增收致富600余万元。 放大“特”的优势 变短期热度为长期流量 围绕“特色产业铺路、优势产业致富”的思路,凤山镇不断开发以特色产业为基础的新产品、特色产品,加速推动土特产转型升级,深化打造“果文旅”为主的农业体验游。菠萝种植在当地已有40余年,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产出的菠萝个大质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全镇菠萝种植面积2100余亩,年产值达700余万元。凤山镇以菠萝产业发展壮大为突破口,坚持品牌带动,加强品牌塑造,自202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菠萝节,通过节庆旅游积极引流,以举办菠萝节扩大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将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流量,持续打造具有凤山特色的农文旅品牌。同时,凤山镇先行先试,引进种植多米尼加雪茄烟50余亩,投入300万元建设占地2977.95平方米的雪茄庄园项目1个,以雪茄庄园建设持续丰富和优化全镇特色产业结构。 壮大“产”的规模 促“一枝独秀”为“聚木成林” 凤山镇积极发挥文旅企业聚集优势,坚持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将芒卡熙康云舍温泉酒店、海子寨咖啡、那肖田菠萝、慢叁慢文化旅游度假庄园等连点成线,以线带面,打造乡村旅游“半小时经济圈”,加快推动平寨村那肖田文旅融合示范点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新业态,辐射带动周围村寨不断拓展农业农村休闲、旅游、观光、康养业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着力推动柏林、南板、文折等古茶名山打造,加快推进茶园有机认证,将凤山茶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当前全镇种植茶叶2.96万亩,产量898.1吨,产值7317万元。镇党委还主动为企业发展“搭台子”“引路子”,因地制宜向泊云普洱茶庄园等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产业发展指导,让优势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