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李超)大山无言,却承载着乡村振兴梦想;阡陌无语,却蕴含着驻村帮扶真情。 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按板镇联盟村,每当提起“普洱学院”这个名字,当地群众总会发自内心地竖起大拇指,为这一真情帮扶的“娘家人”点赞。
(图片由普洱学院提供) 联盟村村民居住分散,交通较为闭塞,农业生产基础薄弱,曾是按板镇的4个贫困村之一,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1000余人。自2015年9月挂钩帮扶以来,普洱学院牢牢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立足实际,在巩固烤烟、畜禽、茶叶、农副土特产、林下经济等产业发展的同时,引导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茶叶种植和畜牧业养殖,切实拓宽群众增收渠道。2018年,联盟村实现脱贫出列。 如何在现有良好基础上找准发展突破口,用实际行动为书写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贡献高校力量,成了普洱学院挂钩帮扶工作中亟待解答的一张乡村振兴“考卷”。 夯基础强治理规划村庄新样子 白墙青瓦掩映在青山之间,屋舍俨然、阡陌交通……走进联盟村,洁净通畅的村道两侧开满鲜花,错落有致的房屋搭配主题墙绘,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展现在眼前。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为让联盟村踏上美丽乡村“新赛道”,普洱学院充分发挥智库优势,围绕公共服务、村庄规划及林下中药材种植等领域,为联盟村提供决策咨询、规划编制和技术支持、法律服务等帮扶。投入300余万元资金对联盟村的“一座桥”“一条路”“一栋房”“一条河”“一盏灯”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实现了桥通、路畅、水清、灯明,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同时,组织艺术学院师生对联盟村各村民小组活动室和广场等地的425.97平方米墙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乡村振兴为主题,利用民族卡通人物、石榴籽、石榴花等元素进行设计和绘画。在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的同时,积极打造能“吸引人、留住人”的文化IP,形成有辨识度的特色标识。 美丽乡村长治才能久美。普洱学院把保护和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群众性的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用好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持续开展评选“最美清洁户”“最美庭院”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同时,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开展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并探索实施“互联网+党建”乡村治理新模式,全面开展普法宣传、安全防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不断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项项惠民实事,让群众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也让群众的“幸福指数”一路攀升。 重人才扶教育师生接力助发展 高校作为智力的“孵化器”和知识的“播种机”,集中了大量优秀的师资、智力、科技和文化等资源,具有开展教育扶贫的先天优势。 在联盟村,每逢周末和寒暑假,普洱学院驻村工作队在村委会开办的“假期小课堂”便会热闹起来。村民们在下地劳作或外出务工前,都会将孩子送到这里,让老师辅导作业或学习。 “我们的课程涵盖了数学、语文、英语、手工、舞蹈和绘画等多个领域,在‘一对一’开展弱项科目辅导的同时,采用游戏与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既能保证高年级学生巩固拓展学科知识,也能帮助低年级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普洱学院驻村工作队员杨德强介绍,“假期小课堂”既能让孩子们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无人看管的后顾之忧。目前,“假期小课堂”已开展4期,接纳学员40余人。 这只是普洱学院扎根边疆、服务边疆,以教育帮扶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缓解镇沅县基础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2024年2月,根据镇沅县需求,普洱学院向镇沅县民族小学、按板镇中心小学和按板镇中心幼儿园派出22名顶岗实习生,有效补齐学校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英语教育专业教师短板。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按板镇中心小学开展啦啦操培训,指导并帮助该校建立啦啦操队。同时,认真落实“雨露计划”,减免按板镇联盟村、宣河村、磨庆村和安康村考上普洱学院的学生的全额学费。 此外,积极与镇沅县相关部门共同谋划产教融合与乡村振兴工作,督促指导“挂县包乡带村”工作。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邀请茶叶种植加工、林下中草药种植、畜牧业养殖技术等各类专家到村开展教学培训,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适时组织村干部参观学习不同地区产业发展模式,提升全村抓项目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通过“普洱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平台探索开展订单式培养的学历教育,全面深入推进双方产教融合发展。目前,组织各类学习培训20余批1000余人次,提升村民学历26人。 兴产业促销售鼓起村民钱袋子 民富村美离不开产业的发展。 联盟村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出产的纯天然蜂蜜、高山古树茶和有机生态腊肉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但因受生产加工、贮藏及运输等条件的制约,未能形成特有品牌和影响力。为此,普洱学院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为联盟村农副产品提供工艺技术支持,并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推出了具有辨识度的乡村品牌——“联盟三宝”,解决了品牌的单一性与农副产品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同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体系,拓宽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目前,已实现消费帮扶400余万元。 在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产业的同时,普洱学院还积极助力当地政府引进外来企业和项目助农增收,并通过“党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村集体收入在15万元以上。其中,助力按板镇引进杭州市临安区东茂食品厂雷竹笋种植项目,辐射带动联盟村周边村组3000余亩土地发挥产业价值和生态价值。 “种植雷竹的地原来都是荒山、荒地和荒坡,没有经济收益,种植后不仅管护简单,3年就可以产生收益,现在通过项目运作,能够有效保障种植户稳定增收,村民们都非常支持。”联盟村党总支书记刘相林介绍,雷竹种植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味道美、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种植后亩产为600公斤到700公斤。目前,全村有2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雷竹500余亩,预计产量可达800余吨,产值600多万元,带动农户人均增收2万元左右。 近年来,普洱学院立足联盟村资源禀赋,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创新扶贫带贫模式,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逐步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多元化“造血式”扶贫转变,用实绩实效交出了一张乡村振兴的“普院答卷”。 如今,驶上增收致富快车道的联盟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户户增收、乡风文明。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